6月28日,北京國家體育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演出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90年前,江西瑞金小村葉坪見證了一件改變中國乃至世界的大事: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這里宣告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全國性紅色政權。
瑞金,因此又稱“共和國搖籃”。直至今天,街頭一排排路燈燈箱上,仍標示著“瑞京”二字,這是特殊的歷史稱謂。這里也是蘇區精神的主要發源地。
開啟“治國安邦、局部執政”的偉大預演
瑞金地處贛南東部、武夷山脈西側。
1929年1月,為了打破國民黨對井岡山的第三次軍事“會剿”,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紅四軍主力3600余人從井岡山下山,轉戰贛南。
由于國民黨的圍追堵截,紅四軍主力先后在大余、尋烏等地受挫。直至2月7日朱毛紅軍抵達瑞金,后在大柏地取得戰斗勝利,終于擺脫追剿,徹底扭轉困局。
隨后,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穿梭于贛南、閩西之間,紅軍連續取得三次反“圍剿”勝利,并創建了以瑞金為中心的全國最大革命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
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瑞金葉坪召開。當晚,在時任瑞金縣委書記鄧小平的籌備下,葉坪及縣城還舉行了隆重的提燈晚會。
“一蘇大”會場,選址在葉坪謝氏宗祠。
這是一座建于明末清初的祠堂。2021年7月21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來到這里,祠堂青磚灰瓦,肅穆依舊。步入大廳,主席臺后方懸掛著紅四軍軍旗及馬克思、列寧畫像;上書“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一顆金色的五角星鑲嵌其中。
不斷有游客前來,跟隨講解員回顧90年前那場會議的情景,追憶“治國安邦、局部執政”在這里開啟的偉大預演。
這次大會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告成立,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會議歷時14天,通過了蘇維埃憲法大綱、土地法、勞動法、經濟政策、工農檢察問題、少數民族問題等決議案。
會后,因辦公場所緊缺,祠堂被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這里泥墻樸素、居室簡陋。廳堂兩廂,被木板隔出10多個小房間,每間10來平方米,是各個部委的辦公室。
一心為民 呼吸相通
1933年4月,臨時中央政府遷駐沙洲壩。毛澤東在此期間,曾先后寫下《必須注意經濟工作》《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著作,提出“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
事實上,蘇區時期是黨的群眾路線孕育形成的重要時期。開展土地革命,努力發展蘇區經濟,千方百計幫助群眾搞好生產;創辦各類消費合作社,保障供給、減少私商中間盤剝……黨和蘇維埃政府“一心為民”的生動實踐,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
在沙坪壩,一所列寧小學舊址,為黨和蘇維埃政府重視兒童教育寫下注腳。
盡管物質條件匱乏,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后,蘇區幾乎村村辦起列寧小學,對適齡兒童實施免費義務教育。沒有校舍,就騰出祠堂當教室;沒有課桌凳,就用門板和磚頭搭起臺子……據1934年1月統計,在位于中央蘇區的閩粵贛三省,這樣的列寧小學有3052所,學齡兒童入學率60%。
距離沙洲壩列寧小學不遠處,一批又一批游客在“紅井”邊駐足停留。
現在,站在井邊,將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的是一名30歲的年輕人。
90后講解員楊益君講解了8年,不覺得枯燥。她是土生土長的瑞金人,“小時候讀了課文才知道,這口井就在我的家鄉。”
毛澤東親自為群眾開挖的這口水井——紅井,如今也成了蘇區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歷史見證。
“蘇區軍民魚水情深。”史料記載,當年24萬人口的瑞金,共有11.3萬人參軍支前,5萬多人為國捐軀,其中1.08萬人犧牲在紅軍長征途中。這其中,就有黃沙村華屋的17位華氏兄弟。
為打破敵人的軍事“圍剿”,當時僅有43戶的華屋,家家有人參加革命。其中,17名青壯年在蘇區“擴紅”時參加紅軍。參軍前,他們來到后山,每人種下一棵松樹,象征萬古長青。如今,17棵松苗長成參天大樹,被稱為“信念樹”,郁郁蔥蔥。勇士們卻都犧牲在了長征途中,再也沒能回來。
打響蘇區反腐第一槍
28字蘇區精神中,“堅定信念”被排在首位。“堅定信念,是蘇區精神的靈魂。”瑞金市委黨史辦蘇區研究中心主任鐘燕林說。
1930年1月,毛澤東針對中央“二月來信”和“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言論,寫了一封黨內通訊,提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論斷。
隨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瑞金成立,中國蘇維埃運動蓬勃開展。毛澤東的預見和判斷成為現實。
1983年出生的鐘燕林,聽著紅軍的故事長大,爺爺是一位老紅軍,參加過第四次反“圍剿”。如今,鐘燕林常利用業余時間走村串巷,采訪整理革命故事。在他的電腦里,搜集儲存的蘇區史料照片就有幾千張。
“清正廉潔是蘇區精神的品格。”讓鐘燕林印象尤為深刻的是,蘇區時期,除少量技術人員外,從中央政府主席到鄉蘇區工作人員一律沒有薪餉,涌現出一大批清正廉潔的黨員干部。
毛澤東下鄉調研時照章繳納食宿費,于是長勝縣湛田區蘇維埃財政部的記賬本記錄下這樣一筆:十八日主席毛澤東住,交大洋一元四角五分,陳奇涵。記賬本已泛黃,至今保存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紀念館,成為革命領袖廉潔自律作表率的生動見證。
一系列教育、監督并重的黨風廉政建設機制也建立起來。1932年5月9日下午,一聲槍響劃過瑞金城,震撼了整個蘇區。伏法的是瑞金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謝步陞,這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后懲處的第一個貪官。
“我黨在紅色政權建立初期,就十分注意嚴懲黨內腐敗,建設了‘空前的真正的廉潔政府’,為此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積累了寶貴經驗。”鐘燕林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陳卓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