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愛康集團旗下北京愛康君安旗艦體檢中心、北京愛康國賓中關村體檢中心、上海愛康君安旗艦體檢中心、上海愛康卓悅望族醫療中心等4家體檢中心經國際醫療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以下簡稱JCI)嚴格評審,正式獲得JCI認證,并于7月13日在京舉行北京愛康君安旗艦體檢中心、北京愛康國賓中關村體檢中心兩家體檢中心的授牌儀式。作為中國大陸首家榮獲國際JCI認證的專業體檢中心,標志著愛康集團旗下體檢中心的醫療服務和管理水平已與國際標準接軌。
據悉,國際醫療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I)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醫療質量的權威認證機構,是世界醫療界普遍認可的醫療服務金標準之一。
愛康集團醫療管理副總經理張小晉主任介紹,愛康集團旗下4家體檢中心認證類別為非住院醫療標準,其中國際患者安全目標(IPSG)、可及和連續的患者醫療服務(ACC)、患者和家屬的權力(PFR)、麻醉和手術醫療服務(ASC)、患者和家屬教育(PFE)、感染的預防與控制(PCI)等章節評審均獲得滿分。對民眾來說,到通過JCI認證的機構接受健康管理服務,最大的益處就是醫療安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同時醫療質量需要持續提升。
“JCI作為第三方認證機構,能夠進一步督促和提高體檢行業的服務質量,愛康此次獲得認證,一方面開創先河,另一方面也要持續改進,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積極貢獻。”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前主任委員曾強強調,希望愛康繼續堅持創新、科技、服務,把健康管理、體檢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在國內健康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聯合委員會國際部中國區主任、JCI評審(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暉為愛康集團旗下北京愛康君安旗艦體檢中心、北京愛康國賓中關村體檢中心2家體檢中心授牌并表示祝賀:“希望愛康能夠沿著JCI的標準持續提升醫療質量、加強安全管理,完善更加系統化、標準化、精細化的健康管理模式。”
“2004年,愛康以建立國內健康管理平臺為目的誕生,2017年提出‘有人管的體檢’,后逐步引入精準醫療等手段助力癌癥早篩,再到如今全面擁抱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癌癥早篩的解決方案之后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篩查,借助這些科技手段來彌補中國醫療資源的不足,并持續提升醫療質量。此次愛康作為中國大陸首家通過國際JCI認證的專業體檢機構,將有助于愛康集團以‘國際化視野’深化與戰略伙伴的合作,同時愛康也將堅持‘本地化’服務管理,繼續引入先進的管理經驗與醫療技術,從而實現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在授牌儀式中表示,得到JCI認證是對愛康集團過去17年努力的最大認可,表明愛康集團的醫療服務已達到國際標準,但同時也是個持續挑戰,“愛康作為一家年輕的醫療集團,我們愿意接受這個挑戰,同時希望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向客戶提供更加專業、優質、人性化的服務。”
此外,授牌儀式現場還舉行了題為“助力健康中國,私營體檢機構的質量使命”的圓桌論壇,共同探討私營體檢機構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
全球疫情之下,公眾的健康意識覺醒,健康消費需求也呈“井噴式”增長,大健康產業獲得全球廣泛關注,私營體檢機構的服務模式、內容正在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
對此,曾強表示:“健康體檢是健康管理的第一個環節,更是重要組成部分,體檢機構在保障體檢質量‘查的對、查得準’的同時,還應在‘1+X’的模式之下,提供更為靈活且更具針對性的體檢項目方案。”
北京健康管理協會黨支部書記杜兵談到:“非公立醫療機構在國際市場上特別是健康產業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通過這次認證,通過大家的努力,在北京健康體檢行業,在北京非公立醫療機構里樹立榜樣,樹立楷模,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為健康中國助力,體現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擔當和使命。”
北京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主委、北京市體檢中心主任張靜波認為:“體檢機構應多嘗試利用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通過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等手段提升醫療質量、減少成本,造福民眾。”
張黎剛在圓桌論壇中介紹了“愛康實踐”,“愛康集團近年來全面擁抱人工智能,在精準體檢的基礎上,強力布局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的早篩科技賽道,致力將前沿的人工智能、基因檢測等創新‘黑科技’引進到愛康平臺,幫助客戶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用科技引領服務創新及健康管理服務模式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