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黨之所以能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回望百年奮斗歷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我們決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自滿自得,而是要總結經驗、把握規律,團結帶領人民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這既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深刻總結,也是踐行初心使命、奮進新征程的政治宣言,深刻映照出我們黨對人民的赤子情懷。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回顧百年奮斗歷程,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黨就能克服任何困難,團結帶領人民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一部中國共產黨史,就是一部團結帶領人民為美好生活共同奮斗的歷史
近代以來,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中國人民奮起抵抗,從太平天國運動到辛亥革命,各種救國方案均以失敗告終。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創新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百年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結果。”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取得彪炳史冊的歷史性成就,關鍵在于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終將人民放在心上、裝在心里,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中國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回望百年奮斗歷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
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突出強調了人民在革命戰爭乃至整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毛澤東同志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實踐中,我們黨不斷深化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認知,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群眾史觀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并將其確立為黨的根本宗旨,成為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價值追求。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基于廣大人民對富裕生活的期盼,深刻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經驗教訓,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提出了“三個有利于”標準,即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個有利于”的關鍵點和落腳點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黨的基本理論、路線,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闡釋了“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內在要義,要求全體黨員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切切實實為人民辦實事、謀利益。
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強調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方位變化,著眼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經過不懈奮斗,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如今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中國人民實現美好生活的前進步伐不可阻擋。
更加堅定、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根基所在,我們黨離開了人民,就猶如魚兒離開了水、瓜兒離開了秧,就會失去生存發展的基礎。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血脈所在,所有共產黨人皆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同人民存在著先天的、血濃于水的緊密聯系。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所在,緊緊依靠人民,才能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號召全體黨員:“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體黨員發出的號召,也是我們黨對全體人民的鄭重承諾。踐行這一承諾,要將初心使命融入具體行動,體現在各項工作舉措中。只有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與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咸、無鹽同淡,我們黨才能永遠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才能團結帶領人民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在一百年的光輝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民心當作最大的政治,把人民作為執政的最大底氣,團結帶領人民戰勝一個個難以想象的困難和挑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歷史性偉大成就。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我們決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自滿自得,而是要總結經驗、把握規律,更加堅定、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新的征程上,我們要繼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牢記初心使命,堅守人民情懷,踐行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新的歷史偉業。要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