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bz5sp"><del id="bz5sp"></del></label>
    <i id="bz5sp"><meter id="bz5sp"></meter></i>

    “解放全中國”:偉大口號從陜北喊過長江聲震全中國

      

    安塞區王家灣革命舊址內陳列的舊物件(4月21日攝)。本報記者邵瑞攝

      “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1947年,中國命運的十字路口,轉戰陜北途中的黨中央和毛主席發出戰斗號召。

      從黃土溝壑中飛出的口號,道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激勵著軍民斗志。一時間,“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軍歌嘹亮,沖鋒,沖鋒!這響亮的口號伴隨人民解放軍挺進大別山、打過長江天險,覆滅蔣家王朝。

      紅旗漫卷,前進,前進!這有力口號宣告中國共產黨從劣勢轉為優勢,帶領廣大人民迎來新中國的誕生。

      這句口號是怎樣喊出來的?在建黨百年之際,重走轉戰陜北之路,我們在黃土地追尋答案。

    有一種失敗叫占領

      兩座大山山腳下,坐落著延安王家坪革命舊址。這里曾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駐地,如今舊居羅列,參觀者絡繹,卻一片祥和井然。

      時光回溯至70多年前,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全面內戰爆發。1947年3月,國民黨胡宗南糾集大軍進攻延安城的槍炮聲,打破了王家坪的寧靜。

      當時,國民黨軍集中了34個旅(師),共23萬余人,由胡宗南等率領,妄圖一舉占領延安;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陜甘寧邊區的部隊僅有不足3萬人。一時間,“希望之城”延安告急!

      “面對國民黨軍的來勢洶洶,有同志表示要誓死保衛延安。但毛澤東經過再三考慮之后,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主動撤離延安。”延安干部培訓學院副院長楊曉紅說,“當時好多人不理解,毛澤東就給大家做解釋工作。他說,留人失地,人地皆存;而留地失人,人地皆亡。我們要用一個延安來換取全中國,不要在乎這一城一池的得失。”

      也有人出于安全考慮,堅持要“中共中央離開陜北,東渡黃河到較安全的地方”。而毛澤東再次站在全局的視角,明確指出自己不能走,并要求黨中央也最好不要走,從而達到拖住胡宗南為其他地方爭取有利條件的目的。最終,中共中央同意了毛澤東的建議,決定繼續留在陜北指揮作戰。

      1947年3月18日,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就從王家坪出發,踏上轉戰陜北的征程。

    光明在前 笑聲從不曾消失

      夏日的燦爛陽光,透過窗欞照射在延安市安塞區王家灣革命舊址的窯洞中。炕桌、油燈、被褥等陳列在內,一如往昔。1947年4月,轉戰中的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曾在這里停留了58天。窯洞內的墻上,掛著毛澤東的題字——“光明在前”。

      這是在王家灣停駐時,應任弼時女兒任遠志的要求,毛澤東所題寫的。轉戰之路險象環生,困難時刻,這題字卻如此堅定,給人無限鼓舞。

      從延安撤離,毛澤東便化名李德勝,取“離得勝”之諧音,也就是“離開以后取得勝利”的意思。周恩來化名“胡必成”,“胡”來自他那長長的黑胡子,戰爭歲月他實在無暇天天剃須,干脆讓它長個夠,而“必成”則是“必定成功”之意。

      “從安塞到靖邊,面對敵人四個半旅的追擊,在小河幾乎和敵人迎面相遇。在天賜灣,毛澤東按兵不動,唱了一出‘空城計’,讓敵人順溝過去。在佳縣,敵人10萬兵馬南北撲來,大雨連綿,河水猛漲,面對漸漸逼近的敵兵,毛澤東毅然決定沿著葭蘆河向黃河相反的方向翻山而去,脫離險境……盡管輾轉勞頓、危險重重,但絲毫都不影響毛主席對前途的信念、對勝利的信心。”延安革命紀念館原館長張建儒說。

      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揮下,我軍運用“蘑菇戰術”與敵巧妙周旋、牽制,并殲滅其有生力量,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鄔吉成時任中央警備團戰士,據他回憶,轉戰中盡管有艱難、有危險,戰士們有時會感到非常緊張,但他們從不曾感到消沉,從不曾產生過失望。

      “在那段日子里,部隊依然不斷傳出玩笑和嬉鬧聲。因為有毛主席在,有毛主席運籌帷幄,部隊就會無往不勝。”鄔吉成說。

      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對戰爭必勝的信心,時刻都在激蕩著全體軍民。正是有了這個信念,毛澤東等領導人雖處一隅,卻始終放眼全國;雖居險難,卻永遠心向光明。

      而轉戰陜北的結局也正印證了毛澤東的預言。僅僅一年多,敵人在損失兵力10萬余人之后,不得不狼狽逃出陜北,落了個“人地皆失”的局面。

    自己的部隊自己的黨

      重走轉戰陜北之路,軍民魚水情深的故事俯拾皆是。在一處處舊址中,一幅幅泛黃的老照片記錄了當時當地群眾擁軍的情況:有主動為部隊帶路的老大爺,有趕著牲口送糧的小隊,有運送一捆捆軍鞋的青年……在黃河渡口,為了讓部隊順利渡河,老大爺甚至趕著牛車,送來了自己的棺材板。

      “我的母親曾說,那時候打仗糧食短缺,一天到晚人肚子都是餓的,有時候連野菜也吃不上。但只要有點糧食,爺爺奶奶就會蒸饅頭、烙成餅或者做成窩窩頭,給我們自己的部隊送去。”張建儒說。

      “自己的黨、自己的部隊”,在當時老百姓的心中就是這樣的認知,他們傾其所有支持黨中央和解放軍。1947年10月,毛澤東帶領中共中央轉戰到佳縣,與胡宗南部將展開一場惡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佳縣一帶已被胡宗南部搶掠一空,我方糧草十分吃緊。毛澤東計算了一下,如果仗打三天,部隊就需要12萬斤糧食。

      時任佳縣縣委書記張俊賢說:“把全縣堅壁的糧食挖出來,夠部隊吃一天;把全縣地里的青玉米和谷子收割了,還可以吃一天;剩下的一天,就把全縣的羊和驢都殺了!”

      戰役打響了,佳縣老百姓的支前隊伍扛著拉著從各家各戶湊來的糧食、驢和羊,解放軍打到哪里他們就一步不離地跟到哪里。戰斗勝利后,應張俊賢的請求,毛澤東在一塊白布上揮筆寫下“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這13個大字。

      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的歷程,就是一幅壯麗的人民戰爭畫卷:前方人民解放軍沖鋒陷陣、奮勇殺敵,后方游擊隊緊密配合、神出鬼沒、搗毀敵營,黨的基層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加,用最高漲的革命熱情支前、助戰。

      據清澗縣統計,轉戰陜北之初,全縣支前超過28萬人次,出動牲口23萬次,運送軍糧10萬多石,做軍鞋2萬多雙,有2100名青年參加了解放軍。據綏德縣統計,從1947年6月開始,全縣應征公糧5.98萬斤,超征6700斤;應征公草1100萬斤,超征200萬斤。

    人民就是江山

      為什么陜北群眾會如此擁護共產黨?在楊曉紅看來,這是因為共產黨心中同樣裝著群眾。

      “我們黨中央在陜甘寧邊區局部執政的10多年的時間里,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始終為老百姓謀福利。老百姓得了實惠、得了好處,自然覺得共產黨好,自然心甘情愿聽黨的話、跟黨走。”楊曉紅說,“真正贏得老百姓的,就是中國共產黨恪守了自己的群眾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為了群眾,才可能一切依靠群眾。”

      轉戰陜北的過程中,每當遇到危險和困難,黨的領導人總是惦記著群眾。1947年6月7日中央撤離王家灣時,轉移方向確定了,毛澤東對警衛人員說:“馬上通知村干部,讓鄉親們跟上部隊撤離。”

      有人擔心這樣會暴露中央機關的行蹤,建議不要把部隊的行動告訴老百姓。毛澤東嚴肅地批評了這種意見,他指出:“現在軍民已凝成一體,我們應該對群眾負責到底。一定要把我們的行動方向告訴村干部,讓鄉親們跟上部隊轉移。”

      共產黨對人民群眾的關心愛護贏得了陜北人民的真心擁護。在安塞王家灣村,村民們向記者講述了這樣的故事:黨中央從王家灣撤離之后,國民黨進駐王家灣,老百姓堅壁清野之后,全部避到山上。毛澤東的房東薛老漢被抓住以后,被國民黨剁掉手指,也沒有說出毛澤東他們的去向。

      在王家灣村民高慶凱的記憶中,完全沒有父親的身影。“父親犧牲時,我才一歲。根本不記得他長什么樣子。”高慶凱說。轉戰中,他的父親志愿為部隊抬擔架,剛去了20多天,就犧牲在羊馬河戰役中。

      在子長縣余家坪鄉羊馬河戰役烈士紀念碑上,我們找到了高慶凱父親高煥明的名字。上面刻著:“高煥明,男,漢族,1917年出生,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坪橋鎮王峁灣村人,擔架隊民工,1947年在子長縣羊馬河戰役中搶救傷員犧牲。”羊馬河戰役中,我軍以傷亡479人的代價,斃傷俘敵4700余人。

      高煥明的尸體被拉回到村子后,毛主席正在王家灣。村子里給高煥明開了追悼會,當時中央警備團、王家灣的官兵都參加了,毛主席也參加了高煥明的追悼會。在這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心中,群眾是銅墻鐵壁,人民就是江山。

      “打倒蔣介石 解放全中國

      瘋狂反撲也未能挽救國民黨在各個戰場的潰敗。從1947年下半年開始,再經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決定戰爭進程的主動權開始轉入共產黨人手中。

      6月底,劉(伯承)鄧(小平)12萬大軍一舉強渡黃河天險,隨后揮師千里進軍大別山,由此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不久,陳(賡)謝(富治)大軍挺進豫西,陳(毅)粟(裕)大軍揮戈西進,三支大軍與國民黨軍逐鹿中原,創建了江淮河漢之間新的中原解放區,完成了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戰略任務。

      1947年10月,在佳縣神泉堡,毛澤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起草《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并于10月10日頒布,響亮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這個口號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得到了熱烈的擁護和響應,對整個解放戰爭后來的迅速發展起了重大推動作用。

      喊出這句口號5個多月后,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在陜北轉戰了一年的中央縱隊,從吳堡縣東渡黃河,前往河北西柏坡。

      陜北古渡,青山起伏,黃河波平。

      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從陜西省榆林市吳堡縣川口村渡口東渡黃河。歷時1年零5天的轉戰陜北結束,中國革命進入新的篇章。在抵達東岸的山西后,毛主席下船回望對面蒼茫的陜北大地,深情地說:“陜北是個好地方!”

      黑白老照片定格的瞬間中,老船工薛海玉頭上包著白羊肚手巾,手里拿著旱煙袋,如陜北大地一般溝壑縱橫的臉上綻放著淳樸的笑容。73年前的料峭春寒中,薛海玉撐著木船將毛澤東擺渡過黃河。那天渾濁的黃河水比以往平緩,但依然夾雜著冰塊撞擊船身。薛海玉憑豐富的經驗避開了漩渦和險灘,讓木船順利靠岸。

      彼時的薛海玉沒有意識到,自己親身參與了中國革命的轉折點。1935年10月落腳陜北時,中央紅軍僅剩7000余人;1948年3月黨中央離開時,人民軍隊兵力已達280萬,解放全中國勝利在望。

      在宣言發出之時,我軍已著手進行戰略反攻,歷52天的遼沈戰役,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1萬余人,取得決定性勝利。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這句口號也就隨著三大戰役的推進,從北到南,越喊越響亮,一路喊過長江、喊到南京。

      這簡潔有力、氣勢恢宏的口號,配合解放軍的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一路凱歌。這句口號成了解放軍的精神旗幟,成了蔣家王朝的喪鐘挽歌,真正聲震全國、聲震全世界。從此以后,社會主義新中國屹立在了世界東方。(本報記者賀占軍、姜辰蓉、孫正好、李浩、邵瑞)


    編輯:馮靖淼 責編: 編審: 監制:

    智慧儀隴APP 舉報

    論壇熱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亚洲欧美国产∧v精品综合网|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图片|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导航|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狠狠色婷婷七月色综合|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欧美日韩综合在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久| 日本丶国产丶欧美色综合| 婷婷五月综合色视频| 婷婷色香五月激情综合2020|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久久青青草原综合伊人| 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综合|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五月|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女人和拘做受全程看视频日本综合a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少妇熟女久久综合网色欲| 综合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图片|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来去|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鬼色88久久精品综合自在自线噜噜|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欧美偷窥清纯综合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