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 (夏賓 雷曉琳)中國資本市場迎來超高規格文件。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下稱“意見”),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稱,意見是資本市場歷史上第一次以中辦、國辦名義聯合印發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專門文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方位加強和改進證券監管執法工作的行動綱領,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意見不僅提出了未來五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主要目標,明確給出了2022年和2025年需要達成的任務,也規定了七個方面、二十七條具體舉措。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證券市場作為金融領域的關鍵陣地,其發展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經濟運行能否行穩致遠。意見提到,在經濟金融環境深刻變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背景下,資本市場違法行為仍較為突出,案件查處難度加大,相關執法司法等工作面臨新形勢新挑戰。
“這個意見為什么要以中辦、國辦的名義來發,除了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發展以外,還有一些關注到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的考慮在里頭?!敝袊嗣翊髮W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對中新社記者如是說。
在他看來,現實意義是考慮到近期證券市場上一些違法行為和案件的數量在增加,案子的復雜程度和處理的難度也在不斷上升,在處理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短板,比如制度建設、法律建設、監管協調等,而此次意見從黨和國家的層面出發,可動員和組織多方力量來共同應對上述挑戰。
長遠戰略則在于,中國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而從國際經驗和中國發展規律來看,只有一個高效的、健康的資本市場才能為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持久的資源配置。
“我們現在實際上已經在做了,比如說上海的科創板,深圳的創業板和中小板實際上都在進行改革。但從目前市場的運行情況看,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所以要建立起長效機制,能讓市場運行更加健康安全,為創新驅動提供更好的機制和動力?!壁w錫軍說。
此次意見提出了四大工作原則,即堅持零容忍要求、堅持法治原則、堅持統籌協調、堅持底線思維。
同時謀劃了明確的目標藍圖:到2022年,資本市場違法犯罪法律責任制度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執法司法體制和協調配合機制初步建立,證券違法犯罪成本顯著提高,重大違法犯罪案件多發頻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投資者權利救濟渠道更加通暢,資本市場秩序明顯改善。
到2025年,資本市場法律體系更加科學完備,中國特色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更加健全,證券執法司法透明度、規范性和公信力顯著提升,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高效順暢,崇法守信、規范透明、開放包容的良好資本市場生態全面形成。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意見具有一個中心和四大特征。一個中心是依法辦事,四大特征分別是快監管、重監管、嚴監管和新監管。
具體而言,快監管是要提高證券市場領域的立法效率,增強法律供給的及時性,要使得法律法規能跟上快速變化的金融市場、快速變化的企業生態情況、快速變化的社會輿論等。
重監管是要顯著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加大刑事懲戒力度,只有違法違規成本足夠高,才能防止不法之徒鋌而走險,才能出現“不敢違法”的良好局面。
嚴監管是要全面提升證券違法大案要案查處的質量效率,依法嚴厲打擊非法證券活動,對一些操縱市場等問題都提出了嚴重的警告。
新監管是提出了要完善數據安全、跨境數據流動、涉密信息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目的就是對于涉及國家安全的數據要保證絕對安全。
田利輝直言,這份意見是中國資本市場法制化建設的又一座里程碑,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重大利好消息,意味著投資的好時代真的要來了,風清氣正的證券市場應該就在不遠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