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歲月,百年歷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在歷史的緊要關頭屢仆屢起、發展壯大,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重要轉折,靠的就是有一大批極具政治定力的共產黨人掌握航向,使黨的事業于低谷處迎來新生。百年,既有波瀾壯闊的歷史洪流,也有涓涓流水的歷史細節,由此折射出百年壯麗的時代變遷。
南昌城頭第一槍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立即組織領導了工人運動,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但很快迎來了腥風血雨。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對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大逮捕、大屠殺。4月13日,上海工人和市民召開10萬人的群眾大會并組織游行。當隊伍行進到寶山路時,軍警突然向密集的人群開槍掃射,當場打死100多人。15日,上海工人又有300多人被殺,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此后,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等省相繼以“清黨”為名,大規模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僅廣東一地,被殺害的就達2000多人,包括著名的共產黨員蕭楚女、熊雄等人。北方奉系軍閥張作霖也瘋狂捕殺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
1927年4月6日,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不幸被捕。他在《獄中自述》寫道:“釗自束發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4月28日,面對敵人的絞刑架,他從容就義,表現出對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頑強堅守,對黨的事業的無比忠誠。
江蘇省委書記陳延年被捕后,受盡酷刑,以鋼鐵般的意志寧死不屈。刑場上,劊子手喝令其跪下,他高聲回應:革命者光明磊落、視死如歸。
被捕前任湖北省委常委的夏明翰身陷牢獄堅貞不屈,在給妻子的家書中寫下“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的豪言壯語。他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錚錚誓言,生動表達了共產黨員的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
在嚴酷的斗爭和血的教訓中,黨深刻認識到,沒有革命的武裝就無法戰勝武裝的反革命,就無法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城頭的槍聲,像劃破夜空的一道閃電,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
眾志成城反“圍剿”
大革命失敗后,集中體現中國革命正確方向的是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發動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起義隊伍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
1928年4月,朱德、陳毅領導的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在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隊伍勝利會師,中國革命掀開新的一頁。“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星星之火從此點燃。
1930年10月起,蔣介石調集10萬大軍,發動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紅一方面軍4萬多人,采取“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殲敵1.3萬人,成功打破國民黨軍隊的第一次“圍剿”。
戰斗中,紅軍總部偵察得知,國民黨第一縱隊司令張輝瓚率部正大步向龍岡推進,紅軍誘敵深入,設下埋伏。當張輝瓚意識到已被紅軍重兵包圍時,為時已晚。眼見大勢已去,張輝瓚急忙找來一件士兵上衣,丟下師部人員和衛兵,由轎夫抬著朝一座小山逃去,卻未能如愿。
此次戰斗,紅軍殲敵1萬多人。張輝瓚被活捉。
隨后,毛澤東、朱德又揮師向東,在寧都縣東韶附近殲敵3千多。至此,第一次反“圍剿”取得徹底勝利。
毛澤東著詩《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第一次反“圍剿”是紅軍建立后殲敵最多、戰果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紅軍由以游擊戰為主向以運動戰為主的戰略轉變過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但畢竟敵強我弱。1934年4月中下旬,國民黨軍隊集中力量進攻中央蘇區的北大門廣昌。由于戰術策略失誤,紅軍遭受重大傷亡,廣昌失守。
廣昌失守后,中共中央領導人不能不考慮中央蘇區的前途和中央紅軍的命運……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踏上戰略轉移的漫漫征程。
遵義城頭的霞光
1934年12月1日,對于中央紅軍來說是生死攸關的一天。在突破第四道湘江封鎖線時,紅軍在國民黨湘軍和桂軍夾擊下,犧牲極大。
三分之二的部隊還未過江,而敵軍正在瘋狂地搶奪渡口。這一天,戰爭空前激烈。國民黨軍發起全線進攻,面對如狼似虎的敵人,紅軍將士與之展開肉搏廝殺。前面的戰士倒下了,后面的指揮員又頂了上去,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屏障,為中央縱隊和后續部隊過江爭取了更多時間。后面的部隊不顧饑餓疲勞,爭分奪秒,急奔湘江渡口。浮橋炸斷了,會水的戰士泅渡,不會水的戰士拉著接長的背包繩過江。敵機瘋狂向江中掃射,敵彈在搶渡的隊伍中炸開。倒下的紅軍不計其數,殷紅的鮮血將碧綠的湘江變成“赤水河”,犧牲者的尸體和遺物漂浮在江面。此戰之殘酷,慘不忍睹。多少年后,那里流傳著一首民謠:“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湘江之戰共9天,紅軍廣大指戰員表現了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在黨史、軍史、戰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而又慘烈的一頁。
湘江戰役后,黨內對中央紅軍的前進方向,一直進行著激烈的爭論。黨和紅軍的許多領導人和廣大干部戰士認識到,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紅軍戰略轉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領導、貫徹執行錯誤的軍事指導方針的結果。王明“左”傾錯誤統治全黨已達4年之久,給黨和紅軍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損失。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中共中央決定在此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
在黔軍25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官邸召開的這次會議上,毛澤東的發言用了三個“主義”總結概括了博古和李德的軍事錯誤——“先是冒險主義,繼而是保守主義,然后是逃跑主義”。毛澤東特別強調這次著重解決軍事路線問題,其他問題暫不爭論,很多人一下子就接受了。毛澤東的論述層層剖析、準確深刻,擊中問題要害。
毛澤東講畢,坐著擔架來的王稼祥,從周恩來為他準備的躺椅上站立起來,他的發言更直截了當:完全贊成毛澤東、張聞天的發言,紅軍應該由富有實踐經驗的毛澤東來指揮。
周恩來是遵義會議的組織者,他一向支持毛澤東,他此時的發言是極力推舉毛澤東領導紅軍。
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實現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轉折。
七大的歷史貢獻
1945年的春天,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在延安召開。
在楊家嶺那條溝口的平灘上,專為召開七大所建造的中央大禮堂已經竣工。1945年4月23日下午,中國共產黨七大在楊家嶺新落成的中央大禮堂隆重開幕。大廳內,主席臺上豎立著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的畫像,主席臺上方頂端的紅底白字橫幅上寫著“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會場兩邊墻上的V字形木座上插著24面鮮艷的紅旗,表示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24年。毛澤東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說:我們需要一個正確的政策,這個政策的基本點,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們黨領導之下,打敗侵略者,建設新中國。
4月24日,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報告把經過延安整風運動后中國共產黨形成的新的工作作風概括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
5月14日,劉少奇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大會通過了新黨章,毛澤東思想被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
6月9日,選舉黨的中央委員,毛澤東早在幾天前就提議要把歷史上犯過錯誤的幾位同志選進中央委員會,這天他一直坐在會場上等待,王明、博古、李立三的選票過了半數他才離去。大會的第11天選舉中央候補委員,毛澤東特意要求發言,提議王稼祥同志進入中央委員會。
黨的七大是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全國代表大會。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黨的七大的歷史性貢獻,是近代中國歷史和人民革命斗爭發展的必然選擇。
將革命進行到底
1948年,中華民族走到了歷史轉折點。280萬小米加步槍的人民解放軍同360萬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展開了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
面對蔣介石軍隊洪水猛獸般的進攻,毛澤東堅定無畏。在大規模內戰的熊熊戰火之中,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又一次擔當起了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
毛澤東告訴人民: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在延安,毛澤東把這番話講給美國著名記者和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聽。
為了打贏這場戰爭,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制定了以殲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為主而不是以守住某一地方為主的消極防御的戰略方針……勝利的消息一個又一個傳來。人民解放軍終于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了!
1948年3月23日,天氣晴朗,春色宜人。在吳堡縣川口村元子塔渡口,毛澤東和周恩來、任弼時等領導同志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軍總部機關登上了東渡黃河的木船至山西臨縣,到達晉綏解放區。
兩個月后的5月26日,毛澤東到達新的統帥部——西柏坡。西柏坡實際上只是幾個農家小院。然而,這里卻構成了連接全國各戰區的神經中樞。毛澤東不能像蔣介石那樣坐著飛機在天上飛來飛去。毛澤東就是在這小小的農家小院里進行“廟算”。在這里,無線電通信被充分利用了。毛澤東和前線指揮員之間關于作戰電報的往來從沒有間斷過。他那博大的智慧和無與倫比的指揮才能,通過無線電波覆蓋著中華大地。
在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勝利結束后,我軍又發起了平津戰役。解放軍攻克天津后,傅作義率部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義向葉劍英表示,希望能夠拜見毛主席。他的這一要求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同意。1949年2月23日,傅作義一行飛抵石家莊,當日乘車前往西柏坡。
毛澤東在同傅作義握手時,愉快風趣地說:過去我們在戰場上見面,清清楚楚,今天,我們是姑舅親戚,難舍難分啊。蔣介石一輩子耍碼頭,最后還是你把他甩掉了。
談到綏遠,毛澤東說:有了北平的和平解放,綏遠問題就好解決了,可以先放一下,等待他們的起義。
聽到這里,傅作義心中涌起一陣陣感激之情。綏遠是傅作義的起家之地,一直牽動著他的心,毛澤東說要等待他們起義,這就給綏遠的部隊留下了最好的出路。而且,毛澤東還讓被俘人員也回到綏遠去,這就意味著讓他們去綏遠參加起義,以后一律按起義人員對待。
談到傅作義個人今后前途時,毛澤東問傅作義將來愿意做什么工作。傅作義說:以后不能在軍隊里工作了,最好能回到黃河河套一帶去做點水利建設方面的工作。
毛澤東風趣地說,“你對水利工作感興趣,河套水利工作面太小,你去當水利部長吧。那不是更能發揮作用嗎?軍隊工作你還可以管,我看你還是很有才干的。”
毛澤東的會見徹底打消了傅作義的疑慮與不快,他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輕松。
1949年1月1日,新華社發表了毛澤東寫的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毛澤東莊嚴而堅定地宣布:“中國人民將要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獲得最后勝利,這一點,現在甚至我們的敵人也不懷疑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王建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