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bz5sp"><del id="bz5sp"></del></label>
    <i id="bz5sp"><meter id="bz5sp"></meter></i>

    東方風來滿眼春 改革開放 大踏步趕上時代

    1978年12月18日,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都必將是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這一天,我們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東方風來滿眼春。短短幾十年時間,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當代中國實現了從落后時代到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正是靠著改革開放,不斷打破束縛思想的桎梏、掃除阻礙發展的藩籬,古老而又年輕的社會主義中國開創了新的前進道路,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走進充滿希望、充滿生機的新天地。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勇敢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1978年5月11日,一篇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刊發在《光明日報》頭版。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由此展開,這場討論引發的思想解放大潮,成為正本清源、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醞釀對外開放和對各方面體制進行改革的新局面開始出現。

    年底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黨的歷史和新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了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矢志推進新的偉大革命,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航程。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回蕩在中國上空的歷史之問,中國共產黨人從未停止作答。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

    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解放思想永無止境。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國推進改革發展,沒有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一部中國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黨帶領人民不懈創造求索的思想解放史。

    從黨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到黨的十三大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定了“三步走”現代化發展戰略,再到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打破姓“資”姓“社”的思想束縛……我們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廓清困擾和束縛實踐發展的思想迷霧,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改革者的赤子之心,永遠為人民而跳動。

    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發展鄉鎮企業到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特產稅,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搞好國營大中小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黨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智慧和勇氣開拓前行,以“殺出一條血路來”的決心和氣魄一往無前,一件件過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成了現實,一座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山峰化為繼續攀登的階梯。實踐充分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確的,形成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確的。

    改革開放這場偉大社會革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有序推進的。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才能有力應變局、平風波、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才能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氣魄、堅忍不拔的毅力推進改革,堅決沖破思想觀念束縛,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堅決清除妨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改革從農村開始。

    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省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村的一間茅草屋里,18位村民在一張契約上按下紅手印:分田到戶,包干經營。

    破冰之舉迅速燎原全國。到1984年底,全國569萬個生產隊中99%以上都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人均糧食擁有量達到800斤,基本解決溫飽問題。

    農村的經濟改革是黨從實際出發,及時總結農民的創新創造,因勢利導不斷加以推進的成功實踐。擁有數億人口的中國農村,比較順利地實現了如此深刻的社會變革,對于農村經濟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對于其他領域的改革,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改革迅速帶來萬潮涌動。在浙江溫州,待業女青年章華妹領到了編號為10101的中國第一張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在北京東城的翠花胡同,郭培基和劉桂仙夫婦用4張小桌和10多把木凳,辦起了北京城區首家個體經營的飯店。在人民實踐的基礎上,1982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大,明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之后,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突破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證券交易所的建立,是深化改革具有標志性的舉措。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在大陸開業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1991年7月,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形成了全國性的滬市、深市兩個證券交易市場。1990年10月,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開業并引入期貨交易機制,成為新中國期貨交易的開端。

    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國內也有一些人對社會主義前途缺乏信心,對改革開放產生懷疑。“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在這個重要歷史關頭,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一年后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進一步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四梁八柱。

    國有企業改革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心環節,也是難點所在。黨的十五大后,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方向的國有企業改革攻堅全面展開,按照鼓勵兼并、規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實施再就業工程的改革思路,通過債轉股、國家技改專項資金、國企上市變現、政策性關閉破產等一系列舉措,全面打響三年脫困攻堅戰。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戰略部署。

    從敢于“大包干”到敢砸“大鍋飯”,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殺出一條血路”,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到“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改革這“關鍵一招”,通過打破舊的體制機制,釋放出了蘊藏于億萬人民的巨大活力,激活了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中國由此萬馬奔騰、生機勃發,并帶來供給能力的提升和物質的豐富。1992年之后,糧食購銷價格和經營全面放開,進而涵蓋幾乎所有的生活資料。1993年,取消糧票,實行了40年的糧食統購統銷制度宣告終結,百姓生活曾經離不開的糧票、油票等各種票證進入歷史博物館。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黨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到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實推進,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

    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我們黨扭住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個關鍵,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永葆黨和國家生機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證,為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保證人民安居樂業、保障國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證,為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斷建立了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

    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積極主動的開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為我國創造了良好國際環境、開拓了廣闊發展空間。

    改革從農村起步,開放自沿海而來。

    1979年7月8日,廣東深圳虎崖山下響起開山炮,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園區——蛇口工業區破土動工。一年后,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誕生。

    創辦蛇口工業區、深圳經濟特區,在平均主義“大鍋飯”盛行,視金錢、效率為禁忌的環境下,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理念,建立全新的勞動用工制、干部聘用制、薪酬分配制、工程招標制、企業股份制……一系列改革舉措在“殺出一條血路”的同時,也與舊觀念產生著巨大沖突。

    “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1984年初,鄧小平視察深圳、珠海、廈門等經濟特區并題詞,充分肯定特區建設的成就,使對外開放迎來新的機遇。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批準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劃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沿海經濟開放區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199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批準開發開放浦東,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由此掀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嶄新篇章。幾十萬建設者開進浦東,架橋筑路,建廠造樓,一個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浦東新區在長江出海口崛起。

    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面貌,也讓我們辦成了許多大事。

    2001年7月13日晚,當北京成為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的消息傳來,全國上下一片沸騰,首都40萬群眾涌向天安門狂歡。

    開放的中國盼奧運,開放的中國完全能夠辦好奧運。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創造了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中國成為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這一年,恰逢改革開放30年,30年的成果賦予了北京奧運會極大的信心與底氣,讓中國更深入地融入世界。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行。這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注冊類世博會。在184天的時間里,有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7308萬人次參觀展覽,書寫了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交流互鑒的新篇章。

    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更加積極地融入世界經濟。

    2001年11月10日晚,卡塔爾首都多哈,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以全體協商一致的方式通過了中國“入世”的決定。從審議到落槌,僅用了8分鐘。這只“入世槌”作為重要文物珍藏在國家博物館。

    8分鐘的背后,卻是長達15年的“馬拉松式”談判:中國政府于1986年7月申請恢復我國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并開始同締約各方進行談判。1995年1月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中國開始與世貿組織成員國逐一進行拉鋸式的雙邊談判。其中,中美談判進行了25輪,中歐談判進行了15輪。

    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隨著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新階段。2002年至201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10年間,中國貨物貿易額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實踐證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從而打開了對外開放的新天地,得到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對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了深刻影響。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的浩蕩浪潮,讓中國融入廣闊世界,讓世界發現新的中國,即便是最固執的“西方中心論”者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和世界已經前所未有地融為有機整體,世界越來越離不開中國。中國號巨輪堅定航向,闖險灘、戰激流,勝利駛入嶄新而寬廣的天地。

    改革開放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發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從那時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從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奮起直追,經濟總量一路超過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日本,躍居世界第二;從短缺到比較殷實、從貧困到小康,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從引進技術到自主創新,一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并跑、領跑;從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百廢待興,到信息暢通、公路成網、鐵路密布、高壩矗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高鐵飛馳、巨輪遠航、飛機翱翔……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我們必須始終堅守的強國之路、富民之路、振奮之路。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197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只有3679億元,2012年達到51.9萬億元,躍升到世界第二位。

    1978年進出口總額355億元,2012年3.9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額躍居世界第一位,貿易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

    1978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為2.4%,2012年以來,貢獻率都在3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表明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改革開放是富民之路——

    到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1978年增長71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較1978年增長58倍,農村貧困人口已從1978年約占全部人口的1/4下降為不到10%。

    2006年1月1日起,農業稅條例正式廢止,國家不再針對農業單獨征稅,一個在我國存在2600年的古老稅種宣告終結,附加在農業稅上的一系列地方性收費也一并取消。

    到2008年,城鄉義務教育實現全部免除學雜費,惠及1.6億學生,減輕了億萬家庭的經濟負擔,確保了所有義務教育適齡兒童都能“不花錢,有學上”,當年全國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5%。

    到2012年,各項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7.9億人,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建立;各項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億人,全民醫保基本實現;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網基本建成。

    改革開放是振奮之路——

    改革開放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讓許多不可能變為可能,讓所有中國人相信: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

    1981年3月20日晚,中國隊與韓國隊的世界杯男排亞洲區預賽在香港進行。中國男排在連輸兩局、陷入絕境的情況下,一鼓作氣贏得比賽,順利出線。

    “贏了,我們贏了!”收看電視轉播的北大學生沖下樓去狂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游行隊伍。大家呼喊著“中國隊萬歲”“中國萬歲”“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響徹整個校園。隨后,人民日報以《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為題報道了此次活動。很快,這一飽含力量的口號傳遍大江南北,成為那個時代激勵中國人奮發圖強的磅礴精神力量。

    今天,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的東北角,豎立著一座書寫著“振興中華”四個大字的石碑。它記述著1981年這個影響全國口號的誕生,見證了整個中國社會投身改革、激蕩夢想的熱情與期待。

    張海迪身殘志堅,喊出“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向一切苦難低頭”;施光南縱情歌唱,“待到理想化宏圖,咱重擺美酒再相會。”一個個閃亮的名字,代表著那些勇于開拓的首創精神、革故鼎新的突破精神、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不知疲倦的奮斗精神、善于借鑒的學習精神。激情歲月沉淀起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改革者、奮斗者。今天,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堅定,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斷增強。

    回望改革開放之路,我們黨以思想解放推動社會變革,以對外開放促進國內改革,從學習借鑒他山之石,到全面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奮力追趕和引領日新月異的時代潮流。

    ——改革開放的前進方向更加明確。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不改”的回答更加堅定,“改什么”“怎么改”的認識更加一致。

    ——改革開放的價值取向更加鮮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讓發展活力充分迸發,讓社會財富競相涌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改革事業在深深扎根人民中固本浚源、澎湃向前。

    ——改革開放的方法路徑更加成熟。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豐富、系統、全面的方法論形成并不斷完善。

    ——改革開放的胸懷視野更加開闊。既堅持在立足國情中探索發展道路,又注重在放眼世界中把握時代潮流,以開放促改革,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們還將繼續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堅毅和勇氣,開新局于新的偉大革命,不斷開拓當代中國和中國人民新的更加宏闊的天地。


    編輯: 責編: 編審: 監制:

    智慧儀隴APP 舉報

    論壇熱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一本大道加勒比久久综合|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色8激情欧美成人久久综合电|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俺| 狠狠色综合色综合网络|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7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天堂中文久久久久|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 日本一道综合色视频| 欧美精品色婷婷五月综合|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丁香五月婷婷综合激情在线| 色诱久久久久综合网ywww|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亚洲欧美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 综合 欧美在线视频| 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综合图片|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二区|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国产综合免费精品久久久|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