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是第20個全國“安全生產月”。6月23日,省婦幼保健院專家做客健康四川12320直播間,聚焦“妊娠期、哺乳期、兒童用藥安全知識和心肺復蘇、氣道異物梗阻的現場急救技能”展開話題討論。
過期藥物碾碎丟棄,避免孩子誤服
省婦幼保健院急診科主管護師稅丹拿出一組數據:2020年,全球兒童安全組織、藥品安全合作聯盟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共同發布《中國兒童用藥安全現狀報告》,中國兒童藥物中毒呈上升趨勢,有81.4%因兒童自己誤服導致,10.6%因家屬喂錯藥,1.9%為醫源性,4.1%為試圖自殺。
稅丹表示,兒童誤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家長用藥后未安全歸放藥物、憑經驗給藥、在孩子們面前吃藥引起模仿……”稅丹建議,家長要將藥物保存在最原始的防兒童包裝中,并且鎖好安全蓋;定期清理藥箱,過期的藥物不要直接丟垃圾桶,要碾碎后再扔掉;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吃藥;盡可能將家庭用藥分門別類,不同藥物應分開放置。一旦孩子誤服,最佳處理原則是盡快急診就診,謹慎催吐,并盡可能攜帶誤服藥品的包裝盒、剩余藥品及說明書。
哺乳期嚴格掌握劑量和持續時間
直播現場,省婦幼保健院臨床藥學科主管藥師何夢婕教網友在妊娠期、哺乳期如何安全用藥。“妊娠期間,藥物可影響母體內分泌、代謝等,間接影響胚胎、胎兒,也可通過胎盤屏障直接影響胎兒。最嚴重的藥物毒性是影響胚胎分化和發育,導致胎兒畸形和功能障礙。”
何夢婕建議,孕媽必須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用藥。用藥時先應核實孕周,嚴格掌握劑量和持續時間。在早孕期應盡量避免使用藥物(包括非處方藥),如治療可等待則應待“致畸高度敏感期”過后才開始用藥。避免用大劑量藥物,避免用尚難確定對胎兒有無不良影響的新藥。
對于哺乳期的寶媽,何夢婕建議盡可能選擇單一有效成分的藥品,避免選用含多種成分的復方制劑;能用外用藥解決問題時,不選口服藥;服藥時間應該以哺乳后立刻服用為最佳,盡可能延遲下一次哺乳。“嬰兒對藥物的毒性反應與成人不同,如不能肯定嬰兒身體變化是否與乳汁中藥物有關,應暫停哺乳。”(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魏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