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第18個世界獻血者日,今年的主題是“獻血,讓世界繼續跳動”。在6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自1998年獻血法頒布以來,我國無償獻血人次數和采血量連續20年增長。
郭燕紅介紹,我國血液安全供應水平持續提升。全國共建設血站452家,形成以省級血液中心為龍頭、地市級中心血站為主體、中心血庫為補充的血站服務體系,臨床用血實現核酸檢測全覆蓋。全國無償獻血人次由1998年的32.8萬提高至2020年的1553萬,獻血率由1998年的4.8‰提升至2020年的11.1‰。“十三五”時期,全國采血量、采血人次較“十二五”時期分別增長17.0%和17.9%。
血液應急保障能力不斷加強。我國建立實施全國血液聯動保障機制,強化血液調配管理。“十三五”時期,全國跨區域調配血液,有效保障一過性、局部性、偏型性血液供應緊張,實現臨床用血平穩供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12個省份累計為湖北省運送血液近60次,支援總量達到1393萬毫升,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提供了堅實的血液保障。
血液管理和獻血者服務信息化進程快速推進。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啟用全國血液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全國452家血站血液采集、供應、檢測、報廢、調配、庫存以及獻血者資料的日更新,為血液管理科學決策提供保障。依托全國血液管理信息系統,國家層面匯聚了自1998年獻血法實施以來所有的獻血記錄,實現電子獻血證全國統一,開啟“互聯網+無償獻血”服務新階段。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開展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采集工作,并將其納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郭燕紅指出,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相關部門指導各地在疫情初期就開展了恢復期血漿的采集儲備和臨床治療工作,并在武漢設立國家恢復期血漿儲備庫,在各省建立省級儲備庫。截至目前,全國累計采集恢復期血漿4700余人次、147萬毫升。按照“血漿隨著疫情走、血漿隨著患者走”的原則,加強全國聯動保障,已累計跨區域調配恢復期血漿近50萬毫升。
全國電子無償獻血證2020年6月14日上線啟用,北京市血液中心主任劉江表示,電子無償獻血證詳細記錄了獻血者的獻血時間、地點、獻血種類、單次與合計獻血量、獻血次數等信息,且與紙質版《無償獻血證》具有同等效力。今年,全國電子無償獻血證將拓展“獻血導航”與“意見反饋”兩大功能模塊,有助于血站進一步提升獻血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