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初夏清晨的霞光,記者來到黨中央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
步入西柏坡紀念館廣場,鮮花簇擁的“新中國從這里走來”幾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五大書記”銅像傲然屹立,仿佛在眺望即將到來的勝利。
西柏坡三面環山,一面鄰接滹沱河,攻守自如,可謂難得的寶地。紀念館講解員安源介紹,西柏坡地理條件好、群眾基礎好。在解放戰爭的隆隆炮聲中,黨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移駐到此,讓這個小山村成為當時全國革命的領導中心。
從西柏坡紀念館、毛澤東舊居到中央軍委作戰室、七屆二中全會舊址……漫步西柏坡,記者通過一幅幅圖片、一件件文物,近距離感受70多年前那段風云歲月。
西柏坡紀念館內,一張泛黃的《人民日報》引起記者注意。報紙頭版頭條刊發的文章《中共二中全會完滿結束》,記錄了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
“這場偉大的會議描繪了建設新中國的宏偉藍圖,確定了新中國的大政方針,為促進和迎接全國勝利的到來,推動和發展新中國各項建設事業,保證中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作了充分準備,具有巨大指導作用。”紀念館黨委書記金立興介紹,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等重要思想,成為一代代共產黨人始終恪守的政治要求。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發。出發時,毛澤東感慨,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金立興告訴記者,從那時起,始終保持“趕考”姿態的中國共產黨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2013年7月,黨的十八大后第一次黨內集中教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之時,習主席再次來到西柏坡。在西柏坡紀念館內,一塊展板讓習主席久久駐足。展板上寫著,“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全會作出六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
“習主席深刻指出,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際,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鄭重提出‘兩個務必’,是經過了深入思考的。”金立興告訴記者,“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國歷史上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也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
“習主席當時就是在這間簡陋的土坯房里,召開了縣鄉村干部、老黨員和群眾代表座談會。”步入著名的九月會議舊址,金立興向記者介紹。
“考試”仍在繼續。“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習主席的重要講話,為全黨同志提出了新的要求。
窗明幾凈,一如往昔。站在這間小小的土坯房中,時光仿佛定格。記者看著來來往往的參觀群眾,在心里默默感悟:歷史的光芒從未消逝,世界早已舊貌換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