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6月8日電 (王笈)受新冠疫情影響,過去一年,國際影視交流合作處于“特殊狀態”,面對面的交流驟減,線上消費需求爆發式增長;5G時代,技術的賦能又讓影視合作“挑戰變機遇”,擁抱更多可能……在此背景下,國際影視交流合作呈現出何種新態勢?未來又將何去何從?第27屆上海電視節上,各方觀點匯成一本“三字經”。
首字為“云”。近年來,“云展覽”“云交易”“云推廣”等各類“云端”體驗,已然晉升為海內外各大影視展會的“寵兒”。熟悉的展位,變成了網頁;貼墻的海報,可以用鼠標點開;沒有了小圓桌,線上洽談區也能找到心儀的買家賣家……當“面聊”變“網聊”,影視人還能愉快“趕集”嗎?答案是“可以”。
“線上線下雙平臺”無疑是本屆上海電視節的一大亮點。與線下電視市場同步舉辦的“國際影視云市場”,既自成一體,為無法來到線下市場的海內外產業人士提供數字化的展覽空間和便捷的參會方式,又與線下市場打通,為實地參會的市場來賓提供活動預約、洽談、信息發布等線上增值服務。
在上海尚世影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魚潔看來,展商們得到了更高效、更便捷的參會體驗。“當我們看到,每年相聚的戛納、新加坡和莫斯科這三大市場,以及我們自己‘家門口’的上海電視節,并沒有因疫情的陰影而受到很大的影響,線上照樣熱鬧,我們也感到欣慰。媒體融合時代,云展覽、云交易、云推廣讓我們能為中國制造、中國故事走向海外繼續盡力。”
第二是“新”。新技術為影視產業的未來增添了新的可能性。在5G技術的“加持”下,導演只需坐在辦公室里,即可通過監視器看到來自全球各地的實時高清圖像反饋,創作方式的“轉型”,讓挑戰變成了機遇。
“全球疫情帶來的挑戰,最直接的就是不能到國外進行拍攝了,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一度非常焦慮。后來我們做了中外合拍,搭建‘云拍平臺’實時看到拍攝素材,這是科技給我們帶來的機會。”世紀優優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福德說。
去年,由美國國家地理等聯合制作的考古紀錄片《星空瞰華夏》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引發關注。該片借助衛星遙感成像、三維重現等技術,從太空視角探尋華夏文明的奧秘,將石峁等歷史遺跡的神秘面紗緩緩揭開。
未來電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世武指出,5G等新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為影視海外傳播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正如智能手機剛出來的時候,你無法預料它會對人類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新技術的發展或將帶來應用場景的改變甚至是‘超級應用’,產生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和傳播方式,打破傳統格局。”
第三是“情”。傳播學領域有“同溫層”之說,影視劇則講究“共情”,以“破圈”之力觸動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群。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全球影視行業共同面臨的挑戰。
國產電視劇《山海情》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西海固的扶貧故事。據任世武透露,這部主旋律題材作品不僅在國內成為“爆款”,也深受海外觀眾的歡迎。“我們把《山海情》搬上海外平臺后,海外用戶評論非常多,效果超出了我們采買時的預想。國產電視劇不僅要中國觀眾看了喜歡,也要讓海外觀眾達到共情。”
影視劇的“共情”,蘊藏于人類共同關注的話題。去年,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在國內播出,海外觀眾通過十余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平臺同步收看了這部作品;全球首播后,《在一起》又來到了戛納、新加坡的線上展會,于國際市場持續發酵,成為熱點話題。魚潔對此深有感觸,“影視內容的國際發行,不只是輸出文化產品,更是向世界傳播中國正能量,為全球范圍的人們帶去更多的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