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中流擊水》正在央視一套熱播。這部劇為觀眾講述了從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到1928年井岡山勝利會師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通過毛澤東的視角展開敘事,塑造了百余位個性鮮明、命運迥異的歷史人物,生動展現了他們在特定歷史時期的思索與進取、沉浮與抉擇,凸顯出共產黨人偉大的首創精神、奮斗精神和奉獻精神。該劇導演宋業明日前接受記者采訪,講述了這部劇拍攝的幕后故事。
時間緊 任務重
宋業明導演擅長創作軍旅題材作品。從《北緯三八線》《沖出亞馬遜》到《彭德懷元帥》《外交風云》,宋業明執導的軍事題材和重大題材劇贏得了業界和觀眾的贊譽。對于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所承載的使命,宋業明始終有自己的思考。他坦言,《中流擊水》是他想要“以歷史人物反映大時代,以時代挖掘歷史人物閃光點”的深刻實踐。
拍攝《中流擊水》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時間太緊。”宋業明說,從去年10月接到的拍攝任務到正式開拍,只有兩個月的準備時間,“這類大型歷史正劇需要很充分的前期準備,兩個月是遠遠不夠的。但軍令如山,我必須要完成。”
在兩個月的準備過程中,宋業明把精力主要放在對劇本的理解和主題、故事主線的確立上。在尊重歷史的首要原則之下,通過認真分析劇本,這部作品的結構、主題思路逐漸清晰。宋業明說:“這部劇按歷史進程的走向,按大事件的順序作為線性串聯,敘述了毛澤東追隨李大釗、陳獨秀創建中國共產黨,尋找道路,提出‘槍桿子出政權’‘黨指揮槍’,建立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還原48個歷史場景
宋業明介紹,劇組主要還原了48個歷史場景,輾轉浙江的橫店、湖州、臺州,江西的吉安、萍鄉,廣東的珠海、中山、廣州、佛山,以及湖南的長沙、湘潭、瀏陽、岳陽。三組同時拍攝,選取了10個歷史場景實地拍攝,如黃埔軍校舊址、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楊開慧故居、湖南第一師范附屬小學、江西萍鄉安源煤礦、任弼時故居等。“此外我們積極研究史料,深入挖掘歷史細節和歷史人物的心路歷程,力圖真實再現歷史,還原重大史實。全劇拍攝場景(包括主場景與分場景)超過1058個,搭建真實歷史場景48個,制作概念設計圖420張。”
大膽啟用“新面孔”
劇中飾演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的都是“新面孔”。宋業明表示,這是主創團隊溝通商討多次后確定的,“既要把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塑造好,又要有別于其他作品,選擇一些新的演員能夠新穎一點”。宋業明表示:“拍歷史劇要突出的不是歷史過程,而是歷史中的人物。這是我最看重,也是最想在作品中突出的一點。”
為什么選王仁君來演毛澤東?宋業明說:“第一是他的眼睛,他眼睛的亮度和神韻。第二是他對毛澤東的理解,他是從內心真正理解了毛澤東整個青年時期的心路歷程,情感上比較靠近,這一點是我比較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