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麻沖鄉,是一個純苗族聚居村,距離鳳凰古城約30公里,因僻處群山之中,曾為深度貧困村。
2018年3月,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將竹山村列為駐點扶貧的歷史文化村,扶貧隊員利用當地保存完好的苗族建筑和風情民俗,帶領村民大力發展旅游業,最終實現整村脫貧出列。
5月底的竹山村細雨蒙蒙,群山青翠,不少游客冒雨前來。
在從停車場前往竹山村一座必經的小橋上,一出熱鬧的苗家攔門酒激情上演。兩男四女一字排開,把整個過道堵得嚴嚴實實。55歲的村民吳旗榜嗓門洪亮,一邊帶領游客唱起苗家酒歌,一邊端起大碗苞谷燒酒敬酒。
浙江游客陳先生豪爽地接過酒碗一飲而盡,高興地說:“苗家燒酒味道果然不同,這攔門酒的架勢也真帶勁,出來玩就要體驗這原生態。”
吳旗榜是土生土長的竹山村村民,村里發展旅游業之前,他也出去打點散工,掙的錢僅夠維持家用。
2019年7月,鳳凰旅投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立足當地山水和民俗,創新打造旅游產品,開發了“愛在竹山”沉浸式體驗劇、苗嶺無邊界溫泉泳池、星空露營基地、竹山鄉居民宿、竹山酒莊等特色休閑度假產品,完善了“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旅游業逐步紅火,村民也漸漸吃起了旅游飯。
吳旗榜和妻子也回家做起了攔門酒的演員。
他們每天從9點一直工作到17:30,“只要有客人來,不管幾個人,我們都會唱起攔門酒歌。旅游旺季,一天不曉得要唱多少場,剛開始的時候會口干舌燥嗓子啞,現在慢慢習慣了,但到下午嗓子有時也會嘶啞。”訪談間隙,吳旗榜拿起磨得有點掉漆的保溫杯喝了口溫水,接著說到:“也沒感覺多累,家鄉搞旅游,支援家鄉旅游產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覺得心里有使不完的勁。”
白天攔門酒表演結束,19點,吳旗榜又會趕到竹山村三組參演《竹山花開》篝火晚會。這樣一個月下來,他可以收入將近4000元。
對此,吳旗榜很知足。他說:“在家門口掙點錢蠻好,還能照顧家里,改善生活。現在全家都在這里上班,一年加起來也有十來萬收入。去年,女婿也從湖北過來這里打工了。”
《愛在竹山》村落劇以竹山村一組為舞臺,讓游客參與其中,在鄉風中體驗苗族建筑文化、在鄉戀中體驗苗族婚俗文化、在鄉愁中體驗苗族非遺文化。
吳旗榜的攔門酒就是《愛在竹山》村落劇的第一場演出。踏過那座小橋,村民吳安庭拿起鋤頭開始了種地表演。天天都是這個場景,吳安庭卻干得很開心。“我沒有感覺累和膩,天天都有客人,開心得很。每個月2000元的收入也足夠家用,現在都吃胖了。”
青石板鋪就的小路在村子里縱橫交錯,身著苗族服飾的苗家阿妹步履匆匆,點綴著古色古香的村落,一座座青瓦黃墻的苗族民居錯落有致地散落在半山坡,綿綿細雨浸潤著濃郁的鄉愁,彌漫在小村的各個角落。
織布坊、豆腐坊、曬谷坪、銀器坊……苗家人的生活場景變成了一個個旅游體驗項目。犁田、舂米、紡紗、染布、織衣,樸拙的傳統農活體驗,讓游客流連忘返。
在織布坊,89的老奶奶石香蓮正聚精會神地打著苗族花邊,不少游客爭相拍照,其中一位游客感嘆道:“這老人家身體真好,眼不花耳不聾,這么大歲數了還能做這么細致的活兒。”打花邊就是石香蓮的表演項目。她說,她織布70年,怎么也想不到打花邊還能每月領到1800元工資。
村民龍炳妹是竹山村的第一名講解員,現在村里已經有了8名講解員。她說:“每月出全勤有2800元收入。現在整個村落都成了景區,村民成了員工,每月有固定收入,小康生活觸手可及。”
2020年,竹山村成功創建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全年接待游客22萬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1800元增長至2020年的13800元,村集體年收入達58.8萬元,村民大踏步走上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