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宣布,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發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細胞),獲得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授權,納入全球緊急使用清單。另有媒體報道,科興中維公司生產的新冠滅活疫苗,已進入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授權評估的最后階段。
日前,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主辦的走向世界的中國國藥新冠疫苗研討會上,來自多領域的專家圍繞疫情、疫苗的相關話題展開深入討論。
保護效力達78.89%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盡管我國已經與全球超過40個國家簽訂了新冠疫苗相關的雙邊協議,向其提供疫苗成品或疫苗原液,但中國研發的新冠疫苗產品納入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清單,才真正意味著國產新冠疫苗成為國際公共產品,“是中國新冠疫苗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獲得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授權,意味著相關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獲得充分認可。鐘南山指出,中國研發的所有新冠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全部在海外完成。在海外進行臨床試驗的諸多不確定性對國產研發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目前獲批的產品都經受住了考驗。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副總裁、首席科學家張云濤介紹,去年7月,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在四國五地啟動新冠滅活疫苗Ⅲ期臨床試驗,至今仍在開展保護性臨床研究。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Ⅲ期臨床試驗數據,共入組125個國別的約4.5萬人,主要為18歲以上成年人,國藥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試驗疫苗、國藥中生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試驗疫苗、安慰劑3個組別,按1∶1∶1入組。
根據第二次數據中期分析結果,安慰劑組與北京所試驗疫苗組的發病人數分別為94例和20例,疫苗保護效力達78.89%,此前第一次數據中期分析的結果為79.34%,而兩次中期分析結果顯示疫苗針對重癥和住院的保護力均為100%。“兩次中期分析相隔約30天,保護效力幾無變化,這說明疫苗保護的持久性還是很好的。”張云濤說。
獲多國認可廣泛使用
阿聯酋駐華大使阿里·扎希里表示,在新冠疫苗研發生產方面,阿聯酋同中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去年12月,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新冠滅活疫苗獲得阿聯酋的注冊上市批準;在此兩個月前,阿聯酋政府首腦及眾多官員已經接種了這款疫苗。目前,阿聯酋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已經超過70%,全球排名第二,“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與中國的密切合作”。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Ⅲ期臨床試驗的阿聯酋主要研究者瓦爾·阿爾卡比介紹,自疫苗在阿聯酋獲批上市以來,該國持續推動本國的接種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接種約1100萬劑,“最新研究顯示,與未接種人群相比,接種人群因新冠肺炎住院的可能性整體降低了93%”。
“我們的新冠疫苗已經獲得約8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批準注冊上市或緊急使用,超過100個國家提出明確需求,全球供應量超過2億劑次,接種人群已覆蓋196個國別。”國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敬楨介紹,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是全球唯一在兩條技術路線獨立自主研發出3款新冠疫苗的生物醫藥企業,并在國內企業中率先通過世衛組織認證及歐盟GMP認證。
中國疫苗進入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清單,將會提升全球新冠疫苗的供應能力。劉敬楨介紹,截至目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已累計生產新冠滅活疫苗成品超過4億劑。同時,全面擴充了3款疫苗的原液產能和包裝能力,在已批準產能的基礎上,擴建新建車間將很快投入使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與阿聯酋等多國合作的罐裝項目已經投產,新冠疫苗產能將會出現新的躍升。“預計全年產能將達到50億劑。”
還有更嚴峻的任務等著我們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在全球范圍內結束疫情流行,需要新冠疫苗具備足夠的保護率和產能。“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生產足夠的疫苗,將很難逃過病毒變異,可能疫苗接種還沒有完成,新一波疫情已經開始。”在阿聯酋,接種新冠疫苗將住院可能性降低93%,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據”。在如此的保護效力下,大范圍接種疫苗后,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將會降級,全球開放才會成為可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同樣表示,疫苗的出現標志著人類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入了下半場,但能否盡快終結疫情,取決于能否快速實現疫苗的全球覆蓋,以及新冠病毒變異進化的方向和速度。馮子健介紹,目前我國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正在順利推進,已完成約3.5億劑次接種,覆蓋約2.5億人,完成接種程序的人數已達到9000多萬。
“還有更嚴峻的任務在等著我們。”鐘南山表示,未來新冠疫苗的相關研究,應聚焦變異病毒應對、保護持久性研究兩個方向。目前,新冠病毒已在全球出現了多種變異毒株,如印度B.1.617變異毒株已經引發快速傳播。“如果這些變異病毒成為主流毒株,我們的疫苗該如何應對?”鐘南山發問。
張云濤表示,目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正在組織開展新冠滅活疫苗針對印度變異株的保護性研究。“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和推斷,源于全滅活病毒設計的滅活疫苗對抗變異病毒的能力應該是最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