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流劇的突破之道
今年以來,重大革命、重大歷史、重大現實等題材電視劇作品集中播放,高潮迭起,一批重大題材劇受到年輕人熱捧,逐漸打破了主流電視劇不吸引年輕觀眾的魔咒。在近日舉行的第28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上,以《山海情》《覺醒年代》為代表的新主流劇的突破之道,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話題。
1 新主流劇首度寫進產業報告
新主流劇主要指既表達主流價值觀,又符合市場訴求的電視劇作品。此前,“新主流”主要出現在電影領域,作為主題詞被引入電視劇行業盛會、寫進電視劇年度產業報告,尚屬首次。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表示,過去主旋律劇沒有充分重視市場的接受,所以新主流劇很大的特點為主流價值+主流市場,新主流劇既要有政治站位,又要有對生活的認知深度,還需要對藝術規律的斟酌,三者融合使得新主流作品取得重大成功。
在《中國電視/網絡劇產業報告2021》中,總結了新主流劇三個新的特征:更寫實、更人性、更人文。
今年初,重大現實題材劇《山海情》向廣大觀眾展現了脫貧攻堅偉大事業震撼人心的力量,好評如潮。制片人侯鴻亮分享了現實主義精品影視劇創作的“三實”經驗:現實、真實、踏實。
侯鴻亮認為,在技術革新和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新時代,精品電視劇創作要契合時代精神,堅持現實主義創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講述真實故事;要投入真情實感,踏實進行創作。他透露,在接到《山海情》的拍攝任務之后,主創團隊很長時間沒有找到方向。后來大家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舉全公司之力,集結最強的主創力量,先扎到那片土地上,到群眾中間,最終找到了創作方向。
“我們一直在強調先讓自己相信,才能讓觀眾相信,所以我們選取了最真實的故事和人物原型,使用了真實的方言,當演員們用從這片土地中生長出的方言,演繹這片土地上真實發生過的故事,這部戲就有了靈魂,有了最樸實、最動人的表達。”侯鴻亮說,從創作角度說,《山海情》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實”,這個“實”是真實的實,是現實的實,也是踏實的實。
2 從人出發講好“故事”
講好故事是第一步,關于表達創新,新主流劇不僅要“講政治”,也要“談生活”。“我自己的理解就是既要做到嚴謹,又要做到相對不嚴肅。既要做到黃鐘大呂,同時也要做到下里巴人。”《覺醒年代》導演張永新提出,在敘事結構、語態特點等幾個方面,新主流劇需要“煙火氣”。
在《覺醒年代》中,大起大伏的強情節較少,主要人物的命運觀眾大都有所了解。在保證不跑偏歷史經緯度的前提下,張永新和團隊希望能在生活的質感上有更好的呈現,“我們也不排斥和拒絕幽默和輕松。”
張永新表示,《覺醒年代》在創作之前,主創們的共識是既要做到守正,也要做到創新。在歷史元素上,要求團隊里各職能部門的人員都要嚴格服務于歷史真實,用辨證角度來審視劇中所出現的每一個戲劇元素。在故事內容上,拒絕刻意的強情節,追求真實的、具有煙火氣的情節。
正是“黃鐘大呂”與“下里巴人”這兩者的相輔相成,讓《覺醒年代》實現了和年輕觀眾的成功對接。張永新認為,當前新主流電視劇集中涌現,證明了觀眾可以消化高能量的內容,但前提一定是故事夠好,夠真誠,而非硬邦邦的生塞硬套。
在分析新主流劇的特征時,尹鴻指出,新主流劇更突出人性,更著重于從人的角度出發表現寫實環境中的行為,而不是從概念出發、從主題出發。包括《覺醒年代》《跨過鴨綠江》《山海情》《裝臺》等一系列作品,都會看到從人性角度出發,每個個體跟大時代發生關系,這樣就會變得更人性。新主流劇的另一個特征是更人文,把政治主題變成一個和人的幸福、人的尊嚴、人的快樂、人的選擇有關系的主題,這樣就使得宏大的主題有了跟個體之間的關聯性,人文帶有更多對人關心的成分。
3 以“燃”為抓手打動年輕觀眾
主旋律劇如何與年輕觀眾對接,專家、主創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字: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表示,年輕人在評價喜歡的影視作品時喜歡用具有激昂狀態的“燃”。然而,當前大多數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往往過于理性,與年輕人之間產生一定隔膜。因此,如何讓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燃”起來,是一個重要的思考點。
導演劉江的獻禮劇《光榮與夢想》即將與觀眾見面。談到這部講述中國共產黨百年波瀾壯闊歷程的作品,劉江強調,這不是一部老氣橫秋的電視劇,而是用最時髦的音樂、視聽語言,講述了一個橫跨30年的故事。他力圖用對于年輕人來說十分新鮮的角度,來破除年輕人對主旋律作品表達方式的成見。
“我們要用年輕人習慣看的方式講故事。”劉江認為在畫面的沖擊力上、構圖上、精致度上、情節的燃度上,都要讓年輕人覺得這是自己的菜。所以在《光榮與夢想》中,借助科技含量更高的視聽手段,劉江盡可能地還原過去的輝煌歲月。他使用特效,用一個鏡頭表現八萬人長征的規模,以視覺上的沖擊力來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
淺閱讀時代,要靠視聽語言吸引年輕觀眾,就要增強畫面沖擊力和構圖精致度、講求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戲劇性。只有優質獨特的視聽語言和音樂、最鮮活的細節、最具青春感的歷史人物和最生動的情感,才能打動觀眾。
4 價值制高點一定要有思想光芒
近年來,新主流電視劇致力于與年輕觀眾接軌。在李京盛看來,影視劇創作者要在青春化題材選擇、青春化表達、青春化人物塑造上下功夫,革命歷史題材會有更加青春的內容。他發現,以往部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作品,往往先描述人們受到剝削壓迫、吃不飽、穿不暖的困難條件,走投無路后參加革命。隨著近代史研究及影視劇創作的不斷深化,現在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更多從價值高度書寫革命。
比如《覺醒年代》中的革命者先驅,不是因為缺衣少食而參加革命;即將播出的電視劇《一大代表》《大浪淘沙》中早期的中共領導人,也不是因為物質匱乏而走上革命道路。引導他們走向革命的,是先進思想,是共產主義,是對國家、中華民族的深切關懷和熱愛。
“以前影視創作者對重大革命歷史的寫法是找活路,而今天則是找出路,為國家民族偉大復興找到新的出路,為天下人求解放,為天下人求幸福,這就是革命歷史題材當中所蘊含的價值制高點。”李京盛認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想要與年輕人產生共鳴,在價值制高點上一定要具有思想光芒,有價值照耀力和穿透力。他指出,黨史題材影視作品要把革命歷史的主題和當下年輕人的話題做嫁接,在情緒上、思想上、價值上和當代青年對當下的社會思考、面臨的問題與困惑相結合,才能打動當下年輕觀眾。“黨史題材影視創作要用好青春筆法,打通一條讓年輕人能夠進入黨史的影視化、藝術化情感通道,這是黨史題材創作的突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