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學史增信,就是要增強信仰、信念、信心,這是我們戰勝一切強敵、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切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劑。”
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為什么中國革命能成功?奧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下去,才能不斷取得奇跡般的勝利。一代代共產黨人在入黨之時,就篤定了自己的志向,明確了自己的信念,抱定了自己的初心。革命年代,方志敏在敵人的百般折磨下大義凜然:“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夏明翰坦然面對敵人的屠刀:“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陳樹湘斷腸明志,“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和平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以鐵人王進喜等為代表的大慶石油人,“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苦戰3年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勤勞勇敢的林州人民抱定“重新安排林縣河山”斗志,在崇山峻嶺之間劈山鑿石、戰天斗地,歷經十年建成世界第八大奇跡“人工天河”紅旗渠……穿越歷史時空,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詮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
有了堅定的信仰、信念、信心,才能始終不忘初心,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秉公用權,清正廉潔。為了“留清白”的初衷,任憑怎樣的考驗都“若等閑”、任何艱難險阻都“渾不怕”。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廖俊波……一串串閃亮的名字,他們用行動展示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為民情懷,這些共產黨人不改初心,慎終如始,做到了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以黨的事業為自己的畢生信仰和追求,真正做到了“留清白在人間”。
堅定的信仰、信念、信心,要體現在時時事事處處。“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習近平總書記曾以“四個不容易”告誡全黨:“功成名就時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創業初期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不容易,執掌政權后做到節儉內斂、敬終如始不容易,承平時期嚴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變革關頭順乎潮流、順應民心不容易。”現實生活中,個別黨員干部雖“一路向前”,卻沒有守護好這個“清白”的初衷,丟掉了信仰,被路邊的風景誘惑,禁不住糖衣炮彈的進攻,抵擋不住霧霾的侵襲,成為一塊“污泥”,在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生活上墮落,最終偏離了人生航線,背離了初心,墜入貪腐深淵,教訓深刻、令人深思。
今年是我們黨百年華誕,在長期執政條件下,面對“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如何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遠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如何實現長期執政,是我們必須回答好、解決好的一個根本性問題。黨員干部要積極主動投身到黨史學習教育中來,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發揚自我革命精神,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不斷“擦拭”初心,“保養”初心,時時叩問自己“心該往哪兒放、勁該往哪兒使”。要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在誘惑面前風雨不動,在挑戰面前奮發有為,在困難面前不松勁懈怠,實干苦干,辦好自己的事,解決好群眾的事,一步一個腳印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