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聞網(wǎng)訊 (劉洪和 張艾佳)“羅瑞卿將軍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光榮的一生,是鞠躬盡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4月13日,筆者走進羅瑞卿紀念館,跟隨講解員王娜,探尋羅瑞卿將軍光輝的一生。
千年果城,嘉陵江畔,茂密青杠林簇擁著一座穿斗結構青瓦房,這便是開國將領羅瑞卿的故居。如今,這座三合院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地標,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這里,弘揚紅色文化,汲取前行力量。王娜介紹,今年3月以來,到羅瑞卿紀念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黨組織共計200余批次、4萬余人次。
羅瑞卿紀念館修建于清光緒年間。“紀念館的陳列館、革命歷史題材放映廳以時間為軸,以重大紀事為線索,展品包括從北京、廣州、南充等地征集到的將軍生前珍貴實物、文字史料、文史照片、繪畫等上千件,生動再現(xiàn)了羅瑞卿將軍的戎馬生涯和波瀾壯闊的一生。”王娜介紹,今年清明節(jié)期間,羅瑞卿紀念館聯(lián)合南充市川陜革命根據(jù)地歷史研究會,舉辦了清明祭掃活動。當天,在羅瑞卿大將銅像前,一批又一批的黨員、老干部、少先隊員、公安民警等前來緬懷革命先輩。
“我們要以先輩為榜樣,發(fā)揚光榮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傳遞正能量。”南充市川陜革命根據(jù)地歷史研究會執(zhí)行會長孫成毓表示,南充市川陜革命根據(jù)地歷史研究會將繼續(xù)搜集、整理南充及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色文化遺產(chǎn),挖掘紅色文化史料,編寫紅色文化研究著作,宣傳好南充紅色文化。
在展品陳列廳,站在飛奪瀘定橋半景浮雕前,看著戰(zhàn)士們沖鋒的身影,七旬老兵聶會成感慨萬千,他說,作為一名老兵,看到這些場景,感覺自己的熱血豪情又回來了。
羅瑞卿紀念館館長雷軍介紹,2019年,順慶區(qū)以羅瑞卿紀念館為依托,打造集公安文化、紅色文化、廉政文化、民俗文化、革命傳統(tǒng)文化為一體的將軍公園,并對羅瑞卿紀念館全面提檔升級。“升級改造后的羅瑞卿紀念館更好地發(fā)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開展紅色文化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
一草一木皆風景,一字一景皆文化。當天,筆者從主入口進入將軍公園,只見廣場正中央“將軍公園”四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拾級而上,位于臺階后方右側的是棕色圓弧鏤空造型的公安文化廊,園內的“詩歌大道”“公安文化廊”,以及“丹心廊”等文化景觀與灌木、喬木、草坪等綠化元素相互融合,使紅色文化在美麗環(huán)境中得以沉淀。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順慶區(qū)先后對羅瑞卿紀念館進行4次修葺。”雷軍介紹,如今,每年有超過10萬名游客前來羅瑞卿紀念館,瞻仰將軍風采。
“下一步,我們將依托順慶特有的紅色文化稟賦,整合羅瑞卿紀念館、將軍公園等資源,融入公安文化,形成涵蓋公安研學活動、公安文化體驗、公安文化展陳‘三位一體’的發(fā)展格局,力爭將羅瑞卿紀念館創(chuàng)建成全國首個公安廉政文化研學基地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雷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