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雙方最終合并方案,吉利和沃爾沃此次真正合并的業務只有動力總成業務,這也是此次方案中的重點之一。
市場翹首以待了一年的吉利、沃爾沃合并方案終于出爐。
近日,吉利和沃爾沃聯合“官宣”,稱雙方達成了最佳合并方案,此方案是在保持各自現有獨立公司架構的基礎下,繼續拓展合作領域,在汽車新四化(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方面深化合作,發揮協同效應,實現業務整合的最大價值。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具體合并方案中未提及雙方股權合并的事宜,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動力總成合并,以及雙方共同開發和使用下一代純電專屬模塊化架構、高度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等方面。
實際是更深層次合作?
去年2月10日晚間,吉利和沃爾沃同時發布公告,“官宣”雙方正在籌劃整合雙方業務,從而組建一個更大的全球汽車巨頭。吉利和沃爾沃的合并之路由此展開。
當時,雖然吉利方面強調,此次業務整合并不會影響到雙方旗下品牌的獨特定位,合并后將繼續保留吉利、沃爾沃、領克及極星等品牌的獨特性,但沃爾沃全球高級副總裁、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的一句話還是給市場留下了對兩家公司徹底合并的無限遐想,其稱:“10年再出發,又一個世界汽車巨頭即將誕生!市值可能將超過所有中國A股汽車上市企業!未來,全球每賣出超過30臺車,就有一臺將來自這個新集團。”
雙方在討論此次合并方案過程中,上述合并計劃曾一度因為吉利需要赴科創板上市而擱淺。不過,最終這項方案還是得以出爐,但結果或許出乎了不少業內人士的意料。
根據雙方最終合并方案,吉利和沃爾沃此次真正合并的業務只有動力總成業務,這也是此次方案中的重點之一。
記者了解到,雙方以股權合并形式將動力總成業務合并成立新公司,重點開發新一代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和高效內燃發動機。除了繼續向雙方供貨外,還向第三方汽車公司提供產品和服務。該公司計劃在年底之前投入運營。
除此之外,雙方更多的是業務層面的更深層次合作,如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雙方將在目前共享SEA浩瀚、SPA2電動車架構基礎上,啟動下一代純電專屬模塊化架構的聯合開發,還將在三電和智能網聯方面實現技術共享,共用電池包和電驅系統,并通過聯合采購降低成本。
在自動駕駛前沿技術領域,雙方將由沃爾沃旗下自動駕駛軟件技術開發公司Zenseact牽頭,共同開發全球領先的高度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另外,在銷售渠道和售后服務領域方面雙方也有協同,去年底正式宣布進入歐洲的合資公司領克將充分利用沃爾沃的海外渠道資源。
當然,一直在尋求IPO的沃爾沃未來也依然只能獨立IPO。
下一個黃金十年來了?
對于雙方并未整合業務成為A股最大汽車上市公司,沃爾沃CEO、總裁漢肯·塞繆爾森在事后的媒體溝通會上評價道:“總結來說,我們享受到了股權合并的好處,卻不用承擔股權合并帶來的負擔,我覺得這是對于沃爾沃汽車和吉利汽車最好的方案。”
而吉利方面也提出這次合并和深化合作,是吉利與沃爾沃共同評估、深思熟慮、高瞻遠矚的成果。吉利行政總裁桂生悅在媒體溝通會上表示,這樣的合并方案避免了在資本市場上的很多問題,也不會影響到吉利科創板上市。
《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吉利方面獲悉,其對此次和沃爾沃的合并和深度合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是其期待雙方下一個深化協同效應“黃金十年”的重要戰略。
2010年,吉利從福特手中購得沃爾沃轎車業務,并獲得沃爾沃轎車品牌的擁有權,但雙方的模式并不像普通收購后的模式。
在收購沃爾沃轎車業務的十年中,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曾多次強調“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十年前,吉利汽車雖然收購了沃爾沃轎車業務,但是對于沃爾沃的技術,吉利汽車并不能直接使用。汽車分析師鐘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吉利當時更像是一場財務投資,如果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共用,還需要另外的談判。
雖不能直接使用沃爾沃技術,但近幾年來,吉利和沃爾沃之間的合作融合卻是日漸加深,特別是在技術研發、平臺共享等領域。比如吉利汽車知名的CMA平臺,就是從2016年開始由沃爾沃主導、吉利汽車與沃爾沃共同研發的首個中級車基礎模塊架構。
在CMA平臺成功共同研發的基礎上,2017年,吉利汽車和沃爾沃又正式簽署協議,成立了合資公司領克汽車及吉利-沃爾沃技術合資公司,該技術合資公司實現了吉利汽車和沃爾沃在整車架構技術、高效清潔動力總成等領域的前沿技術共享與零部件聯合采購。
在這十年間,不論是吉利汽車還是沃爾沃,銷量和業績都實現了質的飛躍,漢肯·塞繆爾森更是在媒體溝通會上直言,沒有吉利,沃爾沃走不到今日在中國市場的地位。
中汽協助理秘書長杜芳慈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十年前,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轎車業務是“蛇吞象”,但經過十年的發展,兩方都長成了“熊”。
對于此次合作背后的考量,鐘師表示,總的來說,無論是對沃爾沃還是吉利,降成本都是其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