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越
“服務大廳窗口齊全,環境好,工作人員態度熱情,辦事效率高,現在辦事比以前方便多了。”11月10日,在儀隴縣永樂鎮穆家壩村便民服務站,正在窗口辦理新農合手續的村民劉家順說。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近年來,儀隴縣創新服務手段,推行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制度,實現了便民網絡全覆蓋,服務群眾零距離。
只進一個門,只跑一趟路
“以前辦準生證、娃兒上戶口,要往縣上、鎮上、村上來回跑好幾趟,遇到鎮干部開會或下鄉,又得等到下一個逢場天。現在好了,有啥事村干部幫著代辦,方便多了。”永樂鎮穆家壩村村民劉長遠在外務工多年,父親前不久病逝,他這次到該鎮便民服務中心,很快就辦好了父親的銷戶手續。
走進永樂鎮便民服務中心辦事大廳,醒目的電子顯示屏上,滾動顯示著各類事項的辦事流程、相關政策法規等信息,大廳里放著“便民服務連心卡”,卡上印有服務項目、責任領導、承辦人員、聯系電話、舉報電話、服務承諾等內容。永樂鎮黨委書記王代忠說,便民服務中心設置有民政、計生等6大類13個服務窗口,實行集中辦公、統一受理、分類承辦、上下聯動、一站式辦結,有效解決了群眾辦事“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末梢堵塞現象。
“以前辦事不知要跑幾天,現在只需把材料交上去,很快就辦好了。”劉家順說,以前群眾辦事要先到村里開具相關手續,然后再到鎮上辦理。永樂鎮在各村設立了便民服務站,群眾只需將要辦事項交給村(社區)干部,逢場天村(社區)干部到鎮便民服務中心一次性集中辦理,實現了群眾辦事只進一個門,只跑一趟路,一次就能辦成。
麻煩留給干部,方便讓給群眾
在深入開展入戶大走訪活動中,儀隴縣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對群眾反映的避而不接、拖而不辦等問題,立即整改,在便民服務中推行“寧可麻煩自己百次,不讓群眾多跑一趟”的服務理念,以“便民、高效”為目標,真正使群眾的需求落到實處。
“群眾辦事的地方就是我們辦公的地方。”穆家壩村黨支部書記陳松濤說。在該村便民服務站內,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民政、計生、新農合、涉農補貼等事務均可辦理,該村便民服務站還開通了“特事特辦、急事急辦”通道,真正實現“一站式”服務。
該縣各鄉鎮推行逢場天集中辦公,冷場天值班預約服務制度,實行定點、定時、定人辦公。各村(社區)干部逢場天到鎮便民服務中心集中辦公,村(社區)找人代班,授權做好群眾需要辦理事宜,確保工作崗位“零缺位”。
“除了本人必須到鎮服務中心辦理的事項外,好多事項都可以交給村干部代辦,省力又省時。”劉家順說。今年8月,石橋壩村殘疾人何德進的低保需要驗證,因他行走不便,村干部就把他的資料交到鎮便民服務中心。鎮干部專門到縣低保局幫何德進辦理,辦好后親自送到他的手里。
“變多次辦為一次辦,變群眾跑為干部跑,變找你辦為為你辦。”永樂鎮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高飛雄說。
難事變簡單,關系更和諧
“老人家,先對照這個藍本填寫本人身份證號、聯系電話等內容。”11月10日,在永樂鎮便民服務中心勞動保障窗口,劉文林老人接過新農保申請表,逐一進行填寫。該鎮社會事業服務中心主任劉寧拿著辦理新農保領取手續的相關流程,向劉文林作政策解釋。“到時候批下來,我再打電話告訴你。”
針對以往出現的執行政策不落實、不徹底、變形走樣、推諉扯皮等現象,永樂鎮在便民服務中心設立了電子評價系統,上面標有“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態度不好”等7個方面的評價鍵。劉寧和鎮黨政辦干部唐德廉獲得“非常滿意”的次數是最多的,其所在崗位被鎮黨委評為“張思德示范崗。”
對偏遠山區農村行動不便的老人,永樂鎮采取駐村干部和村“兩職”干部代辦的方式,上門為老人辦事。陳松濤告訴記者,便民服務站不僅方便了群眾辦事,群眾平時也喜歡來這里跟村干部說說問題,咨詢政策,便民服務站成了傾聽群眾心聲、了解村情民意的窗口。
據了解,今年,儀隴縣加大57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的建設管理力度,在933個村(社區)設立便民服務站,落實經費、充實人員、強化考核,全程受理群眾咨詢、提供代辦服務,辦結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