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食品全國抽檢陽性率為萬分之0.48
消費者經一般的接觸感染風險非常低
最近,我國多地出現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原因是什么?消費者還能放心購買、食用這些食品嗎?昨天,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表示,我國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的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率總體較低,全國抽檢監測的陽性率為萬分之0.48,且主要為食品外包裝污染。消費者經一般的接觸感染風險非常低。
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抽檢陽性率較低
近期,我國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談及原因,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表示,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國外很多國家正處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各種物體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另一方面,各部門、各地近期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抽檢,隨著檢測頻次、頻率及覆蓋范圍的增加,發現陽性的概率也在增加。
她指出,我國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的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率總體較低,截至目前,全國抽檢監測的陽性率為萬分之0.48,且主要為食品外包裝污染。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我國在加強物防方面采取的措施非常有效,及時發現問題并應對處置,從而降低了新冠病毒傳播的風險。
尚未發現因直接食用冷鏈食品引起感染
冷鏈食品在消毒后能否直接食用?對此,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表示,到現在為止,和低溫冷鏈食品相關的感染主要發生在搬運等流通環節,并沒有發現因直接食用這些冷鏈食品引起的感染。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病毒傳播的風險是比較低的,建議大家不要因噎廢食。另外,國內現在對冷凍食品包裝的表面都要進行消毒處理,經過消毒后,人們再接觸這些表面也是安全的。他強調,消毒是把病毒滅活,但并不破壞核酸。因此,病毒滅活后,在做核酸檢測時仍然有可能呈陽性。當人們碰到消毒后的冷鏈食品外包裝呈核酸陽性時,不要過度緊張。他建議大家在購買非正規渠道的海淘產品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和物品包裝表面消毒處理。
“從流行病學溯源分析來看,感染人群是特定環境下反復接觸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的高風險人群,比如搬運工等。”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表示,消費者經一般的接觸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感染風險是非常低的。
冬季國際物流運輸已被視同為冷鏈運輸
當前,有專家指出冬季低溫造成非冷鏈趨于冷鏈的效果。對此,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在新疆喀什、上海都陸續發現了在低溫環境下,集裝箱運輸過程當中產生了類似于冷鏈的效果,引起了零星甚至局部的聚集性疫情。進入冬季,無論是空運、陸運、海運,其環境溫度都和冷鏈系統的環境是一樣的,這也是對新冠病毒傳播的一種新認識,并已被納入防控措施。他透露,目前,有關部門已將涉及到國際物流的運輸視同冷鏈運輸,加強管理。
此外,我國在入關時加強了物品和集裝箱檢測,以減少受污染物品進入國內;要求國際物流運輸從業人員,按照標準防護措施要求進行作業;加強環境和人員檢測,一旦發現有環境污染和人員感染,第一時間將疫情控制在萌芽狀態。“這一系列舉措對于防止國際物流作為病毒的載體把疫情傳入中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吳尊友說。(記者 劉歡 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