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舊手機要如何安全處理?網絡兼職存在哪些陷阱?快遞單如何正確處理……9月20日,成都市總工會聯合成都市委網信辦、成都市婦聯在錦江區沙河街道匯泉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辦2020年網絡安全“個人信息保護主題日”活動,通過文藝節目、宣傳視頻、有獎問答、橫幅展板、現場宣傳等形式,向市民普及個人信息法律法規知識。
在當下,越來越多人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人們在享受互聯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看到網絡詐騙及網絡侵權的危害。現場展板展示了多種網絡詐騙案例及防范方式。比如淘汰舊手機,許多人會選擇賣掉或丟棄。曾有市民通過“恢復出廠設置”的方式清除手機信息后出售舊手機,結果收到附帶其生活照片的勒索短信。
事實上,刪除手機數據相當于拆房子,被刪除的數據就像是寫上了“拆遷”兩字的舊房子,只是做了一個標記,在房子真正被推倒之前,我們都能從舊房子里獲取一些信息。手機上的數據刪除后,只要儲存路徑沒有被覆蓋,都能通過軟件恢復,即便使用手機自帶的“恢復出廠設置”功能,也無法徹底刪除全部數據。因此,在出售舊手機之前務必刪除個人信息,拔出手機卡及儲存卡,并找專業人士幫助清除手機信息,解除手機應用軟件所關聯的服務。
而這,只是網絡安全問題的冰山一角。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朋友圈照片、充電寶等,也給不法分子帶來可乘之機。
現場還舉行了網絡安全衛士志愿者授旗儀式及倡議活動。志愿者代表王施展是沙河社區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年齡偏大的群體防范意識相對薄弱,是網絡安全侵害首當其沖的對象。就社區居民反饋的情況來看,容易中招的網絡詐騙方式主要是掃描二維碼和電子支付,比如進行支付時,不法分子會將自己的二維碼貼在商家二維碼上。他提醒廣大市民,遇到此類情況一定要反復確認謹慎操作。
據了解,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期間,成都市各級工會圍繞“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的主題,以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網絡安全宣傳活動,運用微博、微信、網站等新媒體廣泛宣傳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安全防護常識等信息。同時,通過“成都職工”微信公眾號、區(市)縣工會微信公眾號、工會服務平臺發起線上宣傳活動,就網絡安全法律法規、網絡安全防護技能、個人信息保護等知識開展有獎問答活動。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