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對數家優秀的中國企業“下黑手”,手段之卑劣突破底線。
這不禁讓人想起120年前的今天,八國聯軍用槍炮和大火,野蠻搶走、毀壞了大量中華民族傳世珍寶;120年后,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以所謂的“國家安全”借口,對中國數家領先的互聯網企業在國外的商業利益,巧取豪奪。
可以說,120年來,這些西方人的“強盜”本性幾乎沒有改變,只不過在“西方文明”和法律的掩蓋下變得隱蔽。
1
在威脅封禁TikTok在美業務之后,美國人又把目標對準了其他中國互聯網企業。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8月15日在新澤西州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他“正在考慮”是否應該禁止阿里巴巴在美國的業務。
此前一天,特朗普剛剛簽署行政命令,明確禁止中國另一家知名互聯網企業字節跳動公司對美國視頻應用Musical.ly的收購。而特朗普給出的理由還是“莫須有”的——可能殃及美國的國家安全。
與上一次的行政令相比,這一次華盛頓更加“惡相畢露”:下令字節跳動在90天內出售任何使TikTok能夠在美國運營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并在剝離的同時,銷毀從TikTok或Musical.ly應用獲取的所有美國用戶的數據。
根據資料顯示,字節跳動公司是在2017年對美國公司Musical.ly完成收購的。由于這次收購,字節跳動將其TikTok的應用與Musical.ly的社交媒體應用合并,組成一個單一的綜合社交媒體應用。
行政命令禁止字節跳動對Musical.ly的收購,“同時禁止字節跳動擁有Musical.ly在美國的任何利益”。
行政命令要求字節跳動在出售前,向美國財政部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報備收購方的信息,而且這個海外投資委員會還要審查三個要素:
第一,收購方是否是美國公民;第二,收購方與字節跳動公司是否有牽連;第三,收購交易是否會殃及美國國家安全。
可以說,條件非常苛刻。
而且,為了確保對TikTok或Musical.ly的美國資產銷售不會危害美國的國家安全,行政命令還明確了一條要求:
受海外投資委員會指派的美國政府雇員,“在合理的通知時間內有權進入字節跳動和TikTok在美國的公司和所有設施進行檢查”,內容包括信息系統、網絡、軟硬件、數據和通信以及書籍、分類帳本、賬戶、信件、備忘錄、文件和檔案等,并對相關負責人、雇員或代理進行詢問。
與上一次“45天禁令”一樣,這次的行政令,明顯就是要盡快(在大選前)把TikTok的所有“中國因素”剔除掉。換句話說,就是盡快從中國企業手中奪走TikTok。
按照這個骯臟的“套路”,接下來微信、阿里巴巴的在美業務和相關公司,都有可能成為他們的“肥肉”。有美國媒體評估稱,僅TikTok在美業務如果完成,涉及的利益應該在上千億美元,而且還避免了美國一眾互聯網企業被中國主導的TikTok擊敗。
2
為什么說,美國人是系統性地針對中國企業利益進行“搶劫”?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所謂的“海外投資委員會”幾乎就是一個專為巧取豪奪而設立的機構,以“國家安全”之名,進行的都是“黑箱操作”。
目前,TikTok以及中國企業華為都被“海外投資委員會”這家神秘的機構調查,這一20世紀70年代初成立的毫不起眼的跨機構委員會,甚至不為美國律師和官員所熟知,但在特朗普任期內,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扼住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高科技公司的命運。
這個機構由美國財政部部長領導,由五角大樓、司法部和能源部等九個強大機構的負責人組成。白宮的幾個辦公室,包括國家安全委員會也參與了這個委員會的業務,而其他包括美國農業部等部門,也正在爭取席位。
根據規定,這個委員會有權阻止或取消涉及外國投資者的交易,而美國總統對其決定擁有最終的裁定權。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該委員會不需要披露令其做出法令的依據和事實,即便這些依據和事實可能并不存在。
在過去多年,這個委員會對外國公司,尤其是外國國有企業試圖收購美國公司進行了更多的審查。“國家安全”審查也已從石油領域擴張到了社交媒體領域。而在受審查的對象中,與中國企業有關的交易比例迅速上升,近年來已經超過20%。
其次,美國政府與美國企業“合圍捕獵”,對中國企業利益瘋狂劫掠。
之前曾經傳出微軟有意收購TikTok在美國和部分國家的業務。但是,據消息人士透露,TikTok和微軟達成出售協議的可能性不超過20%,因為在白宮出臺“45天禁令”之后,微軟提供的初步報價如同“房子著火時對屋主展開搶劫一般”。
而美國另一家互聯網巨頭企業推特提出的報價更低,因為這家社交媒體聲稱,“沒有足夠的錢”。
在特朗普8月6日簽署對TikTok的行政命令之前,TikTok的估值約為500億美元。美國CNBC曾在報道中稱,微軟正試圖以100億美元至3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TikTok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業務。
兩者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
再次,美國搞出所謂的5G“干凈網絡”計劃,是想對更多中國互聯網企業下手。
美國國務院近日推出的旨在打擊中國5G技術的所謂“干凈網絡”計劃又有新變化,打擊措施全面升級,中國通信設備制造商華為不再是主要目標,打擊對象已經由5G技術擴大到整個信息技術領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正在發動一場針對中國的“信息技術戰爭”,以拖慢乃至阻止中國的發展。
而所謂的“不可信IT廠商”,只不過是將“中國企業”換了一種看似有技術判斷的說法,其實就是公開將意識形態標簽和價值觀標簽強行打在中國企業身上。例如,全球領先的5G技術供應商華為、中興,都被列為“不可信IT廠商”,卻根本沒有可靠的證據。
不僅于此,最新出爐的升級版“干凈網絡”計劃則是針對整個中國信息技術領域,對中國發動了一場“信息技術戰爭”。
美國國務院最新版“干凈網絡”計劃包含六大內容:“干凈路徑”(Clean Path)也即舊版本的5G“干凈網絡”,“干凈載體”、 “干凈應用程序”、 “干凈應用程序商店”、 “干凈云”和“干凈電纜”。
別的不說,“干凈云”(Clean Cloud)即干凈云服務,目的是“防止存儲在云端的美國公民最敏感的個人信息及有價值的知識產權被中國訪問”,真可謂用心良苦。中國云服務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都被點名。
從5G電信運營商到應用程序、云服務再到海底光纜,從通信設備到電信運營商再到互聯網應用,從信息產業鏈上游、中游到下游,美國對中國的打擊可謂處心積慮。而從全球產業來看,除了通信設備領域美國已經沒有企業,電信運營商領域中美互不干涉外,在互聯網領域、云服務領域,全球能與美國競爭的只有中國。
美國的戰略目的,就是“奪中國利益”而后快。
3
120年前,1900年8月16日,八國聯軍各司令官下令“特許軍隊在北京公開搶劫三日”,北京陷于空前的痛苦之中,這是封建中國王朝中,數百年來都城首次為外國占領軍洗劫。
其中八國聯軍侵華主帥瓦德西給德國皇帝報告稱:“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又因搶劫時所發生之強奸婦女,殘忍行為,隨意殺人,無故放火等事,為數極屬不少,亦為增加居民痛苦之原因。”
聯軍洗劫紫禁城、三海、頤和園等。天壇損失祭器1148件,社稷壇損失祭器168件,嵩祝寺丟失鍍金佛13尊、磁瓶12對、鍍金器物40件、銀器7件、銅器4300余件、銀器58堂件、幢幡70堂首、錦緞繡品1400余件、墨刻珍品1600余軸。
六部九卿等各衙署俱被各國軍隊占為營房,瘋狂洗劫。翰林院丟失數萬冊經史典籍,《永樂大典》又丟失307冊,錢法堂的數萬串新鑄銅錢、太堂寺的金銀祭器、光祿寺的金銀餐具,均被洗劫一空。
日軍從戶部銀庫搶走300萬兩銀子和無數綾羅錦緞,從內務府搶走32萬石倉料和全部銀兩。僅各處庫款所失約計白銀6000萬兩,其他典章文物、國寶奇珍的價值難估算。據內務府上報:“皇宮失去寶物2000余件,至于民居、商號、店鋪受損無從估計”。
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之前就遭到法國大文豪雨果筆下的兩個“強盜”——法蘭西和英格蘭的洗劫后,再遭劫掠,終成廢墟。
八國聯軍侵華,以及之后強加給中華民族的《辛丑條約》條約,讓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歷史與今天何其相似。
今天,“五眼聯盟”正成為美國劫掠中國企業的幫兇。另一方面,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正通過對歐洲的訪問,企圖拼湊所謂的“自由國家聯盟”,其重點話題就是勸說一些國家不使用中國企業的應用和5G技術。
我們看到,字節跳動和騰訊都在拿起法律武器,對美國的“劫掠”展開反擊。而美國的這種做法,讓歐洲和日本等國家也看在眼里,他們的企業都曾經是美國人巧取豪奪的對象。
更重要的,中國早已不是120年前衰落不堪的大清帝國,美國這個現代海盜,沒那么容易進行劫掠了。
來源:補壹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