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9日消息(記者 果君)7月8日0時至24時,北京市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1例,治愈出院病例32例;無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
截至7月7日24時,北京市共有高風險地區1個,為豐臺區花鄉(地區)鄉;共有中風險地區18個,為海淀區田村路街道、四季青(地區)鎮,豐臺區豐臺街道、南苑街道、盧溝橋街道、馬家堡街道、南苑(地區)鄉、盧溝橋(地區)鄉、新村街道,大興區北臧村鎮、黃村(地區)鎮、青云店鎮、魏善莊鎮、興豐街道、觀音寺街道、高米店街道、西紅門(地區)鎮,昌平區回龍觀街道。
疫情高中低風險地區的劃分標準是什么?對疫情防控有什么重要意義?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北京市是根據三個維度來考慮。一是地域,以街道、鄉鎮為基本單位。二是時間,最長潛伏期14天為一個單位。三是疫情,有多少病例,有沒有發生聚集性疫情。
具體標準是一個街道在14天內有沒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多少,來劃分。具體劃分標準還要根據疫情的情況和變化,進行調整。北京現在有1個高風險區,18個中風險區。這是為了科學防控,精準施策。既要有效控制疫情,又要對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不造成過多影響,把疫情對社會的影響控制在最低水平。
零增長不是零風險 杜絕松懈、僥幸、麻痹心理
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好辦法就是做好個人防護,不聚集不扎堆,保持社交距離。隨著疫情高峰過后,部分市民出現了外出不佩戴口罩遛彎、聚集聊天等現象,說明部分人對疫情防控重視程度有所下降,麻痹大意心理凸起。近日不少國家和地區因放松警惕出現疫情反彈的教訓警示我們,雖然近日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明顯,但是零病例不代表零風險零隱患。新冠病毒從感染到發病癥狀復雜多樣,有的癥狀不典型,不容易引起關注,但傳播力強,遠未到松懈的時候,必須慎終如始,進一步堅守各項防疫措施,請大家繼續保持警惕,堅持做好個人防護和生活工作環境清潔消毒,積極參加愛國衛生運動,外出一定攜帶口罩,進入公共場所、密閉空間、人員密集、風險不確定的場所請規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做到勤洗手;家庭內部做好健康管理,自己和家人出現身體不適全程戴好口罩及時規范就醫,有疾病接觸風險時要及時上報,配合做好流行病學調查,杜絕松懈、僥幸、麻痹心理;居家隔離人員要與家人保持安全距離,不共用餐具,實行分餐制,共用廁所的要及時消毒沖洗,避免家庭聚集性疫情風險。各公共場所、各服務行業堅持做好健康監測、驗碼測溫、環境清潔消毒、流量管控,監督指導工作人員和服務對象做好防護,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聚集,杜絕公共疫情風險。各行業、各社區、各單位要針對疫情風險找問題,查漏洞,抓整改,確保各項防控責任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