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復工復產速度不斷加快。記者在西部一個深度貧困村采訪時,駐村第一書記透露,現在最愁的是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原計劃今年上半年完成的村里幼兒園建設項目設計方案推遲,之后還有財政評審和招投標等環節,何時能開工心里沒底。在另一個深度貧困村,上半年還有危房改造和水柜建設項目等多個扶貧項目待建,目前復工比例約60%,還有一些項目缺材料、施工人員未返回。
很多扶貧項目關系到老百姓行路、住房、飲水、孩子上學等“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如果開工復工一再推遲,勢必影響脫貧攻堅進程。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1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扶貧辦負責人表示,截至3月6日,有1/3的扶貧項目開工。
到年底只有不到300天時間,打贏脫貧攻堅戰刻不容緩。重點扶貧項目帶動力強、惠及貧困群眾多,開工復工速度務必加快,打通阻礙的“最后一公里”。首先,要從細處入手,通過調研摸底,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要具體深入調研,了解每個扶貧項目復工復產遇到什么困難,到底卡在哪里?是工人不能及時返崗復工,是疫情期間運輸費用增加、施工材料供應緊張,還是項目審批慢、產業鏈未有效打通?要及時研究和化解阻礙項目開工復工的癥結。
其次,要根據實際情況實行“一項目一策”“一企業一策”。要為做好扶貧企業、扶貧項目復工復產提供全生產要素和服務保障,為工人提供口罩等必要防疫物資,千方百計保障施工物資供應,多方努力幫助企業招工,科學有序推進扶貧項目在最短時間內復工復產,把疫情延誤的工作進度奪回來。
第三,要開通扶貧項目開工復工“綠色通道”。對迫在眉睫的扶貧項目,要進一步加快開工復工審批,簡化審批流程和手續,在防控措施到位情況下可實施“零審批”。同時,加強監督檢查和指導,確保有關獎勵和貸款貼息補助政策落實到位,推動扶貧項目盡快復工復產,有力促進脫貧攻堅。(何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