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縣賽金鎮潮水壩村海升集團現代柑橘產業園
2019年12月27日,儀隴縣雙勝鎮永久村,成片的柑橘樹長勢喜人。沿著鄉村道路一路向前,長達65公里的新政—雙勝—賽金柑橘產業環線一一展現,一棟棟白色小樓點綴其間,一幅充滿活力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鋪開。
近年來,儀隴縣以建設“美麗鄉村示范縣”為目標,在成功摘帽后,堅持摘帽不摘責任,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持續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等,不斷提升鄉村活力。
儀隴縣賽金鎮潮水壩村海升集團現代柑橘產業園。
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振興美麗鄉村
2019年12月27日下午,雙勝鎮永久村村民徐忠能正在柑橘產業園里務工。看著一片片柑橘園枝繁葉茂,徐忠能期待著豐收。“如今就像城里人上班一樣,每天早上準時到園區上班,下午準時下班回家。一個月的收入還不錯。”徐忠能告訴記者,除了務工收入和土地租金等收入外,他還自建了近十畝果園。勤勞的徐忠能每天忙完產業園的工作后,就精心打理著自家的小果園。隨著柑橘產業園的建立,永久村的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家家戶戶的居住環境也有了提升。
記者了解到,徐忠能務工的產業園是海(升)溫(氏)種養循環農業示范園,位于雙勝鎮的是該示范園的三期項目。海溫種養循環農業示范園三期項目于2019年初啟動建設,建成面積2.2萬畝,其中,海升集團建設1.6萬畝,帶動周邊群眾自建0.6萬畝。“海升三期建成后,全面打通了新政-雙勝-賽金長達65公里的柑橘產業環線。我們還與企業簽訂了柑橘全產業鏈精深加工項目合同,屆時,村民自建果園的水果也不愁銷。”儀隴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升集團還計劃投資5.5億元,在縣城經濟開發區建設占地320畝,集鮮果分選、冷鏈物流、果汁果膠生產等于一體的現代化柑橘精深加工廠,形成農工貿、產加銷一體化的柑橘全產業鏈。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預計今年正式啟動建設。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儀隴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緊盯貧困退出標準,精準施策、奮力攻堅,2018年8月,儀隴縣正式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截至2019年10月,全縣28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0.0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我們堅持‘邊脫貧、邊鞏固’原則,將‘脫貧減貧、政策兌現、結對幫扶’等十大行動作為2019年的重點工作,細化目標任務,明確工作職責,全力抓好落實。”儀隴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儀隴嚴格按照縣、鄉、村“三級書記”抓扶貧工作要求,開展“遍訪”行動,縣級領導遍訪貧困村,鄉鎮班子成員遍訪貧困戶,駐村工作隊遍訪農戶。2019年,“三級書記”遍訪實現全覆蓋,發現問題147個,縣級層面制定針對性解決措施26條。
在脫貧攻堅中,儀隴縣始終把兌現政策作為提振脫貧信心的有力抓手。脫貧攻堅實施以來,儀隴縣全力整合農村住房建設項目,共投入資金18億元,對貧困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加強對非貧困戶中唯一土坯房戶、特殊困難戶的扶持力度,解決4.74萬農戶住房保障問題;全力推進小微水利、分散供水、管網延伸等安全飲水工程,有效解決58.86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嚴格落實“十免四補助”等醫療保障政策,財政全額代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險,貧困群眾縣內住院醫療費用個人支付部分控制在10%以內。圍繞“讓貧困家庭孩子有學上、上好學、有發展”目標,嚴格落實教育保障政策,2019年兌現各類教育資助金6865萬元。
“除了將上級政策落地落實外,我們根據本地具體情況制定本土政策。”儀隴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儀隴縣推出精準防貧保險,安排400萬元作為防貧保險金,按每人每年50元的保費標準,為全縣10%的農業戶籍人口購買防貧保險,對非貧困戶和非高標準脫貧戶中因病、因學、因災等情況致貧返貧的,納入精準防貧對象進行保險理賠,從源頭上筑牢貧困發生的“攔水壩”。同時,該縣出臺就業創業增收獎補等激勵政策,對貧困勞動力和貧困家庭全日制大學生畢業5年內創辦實體的,給予創業補貼1萬元。對貧困群眾發展種養業增收的,按照增收情況分別給予600元至1000元不等的獎補資金。
外國友人來安溪潮村學習脫貧經驗。(資料圖)
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園 建設富饒鄉村
2019年12月30日,記者在銅鼓鄉蠶桑現代農業園區的觀景平臺看到,滿眼都是成片的桑樹,一條條水泥路將整個園區串聯起來。恰逢桑樹進入冬管時期,園區里隨處可見工人忙碌的身影。
銅鼓鄉廖家溝村村民歐秀珍和丈夫于2018年返鄉創業,在“反租倒包”機制激勵下,承包了100畝地栽桑養蠶。歐秀珍告訴記者,2019年下半年以來,她養蠶收入了近兩萬元。“以前在外面務工,不能照顧家中老小。現在回家創業,不僅能掙到錢,還能照顧到家,我現在很有干勁。”歐秀珍笑著說。
儀隴縣是全省蠶桑重點縣。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建設“老區振興、紅色旅游、美麗鄉村”示范縣目標,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全縣農業農村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活力。對此,儀隴狠抓龍頭帶動、強力推進“企業+專合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促進現代農業園融合發展。
“為深度對接省委‘10+3’產業體系培育和市委絲紡服裝千億產業集群建設,我縣大力實施‘3351’現代農業產業布局,著力構建百里蠶桑絲綢產業長廊。”儀隴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先后聘請了專業機構編制鄉村振興規劃和蠶桑發展專項規劃,在新政、柴井規劃發展農旅融合區2萬畝,建設有機蠶桑產業聯合體;在銅鼓、土門等地建設高標準示范基地3萬畝,打造蠶桑主題公園;在燈塔、三河等地建設優質蠶桑示范片2萬畝,在儀隴經濟開發區建設精深加工區,推進產業鏈條延長加寬,帶動全縣發展蠶桑10萬畝。
記者在銅鼓鄉、土門鎮看到的儀隴縣蠶桑現代農業園區,共覆蓋17個村。按照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標準,2019年,儀隴對園區的基地建設、設施裝備、農產品加工、農業新業態、品牌建設、科技支撐、組織方式、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補短提升。現已建成蠶桑基地13139畝,修建標準養蠶大棚90處,智能型小蠶共育室25個、專家大院1處,以及蠶桑文化展示廳,配套建設產業便道82公里,新建及整治小型水利工程39座,新建及整治排灌渠322公里。
在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中,儀隴創新發展機制,積極推廣“返租倒包”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聯結機制。公司整體流轉土地,實行統一“去雜調型、基礎配套、栽植規格、覆膜施肥、技術指導”的“五統一”模式高標準建園,并與新型職業農民、家庭農場主簽訂“返租倒包”協議,公司無償提供技術服務、管護養蠶機械設備,通過小蠶集中共育、最低保護價收購、免收前兩年返租桑園租金、政策性保險費等措施,讓業主大膽、放心發展產業;公司則在產地初加工、蠶絲精深加工等環節獲益,實現企業與農戶雙贏。
“我們堅持農旅融合,依托朱德故里5A級景區,深入挖掘文化展示、鄉村休閑等鄉村旅游資源,建成蠶桑文化長廊、蠶桑絲綢展示廳、觀景平臺等,形成蠶桑主題博覽、休閑觀光、文化體驗、科普教育于一體的蠶桑文化主題旅游目的地,實現了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儀隴縣銅鼓鄉副鄉長馬建說。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打造宜居鄉村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污水處理逐漸成為近年來鄉鎮發展的難題。為了建成“美麗鄉村示范縣”,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儀隴縣高度重視農村污水和畜禽糞污治理,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建設,積極推行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大水源水體監管力度,破解農村治污難題。
污水處理市場化運作是解決農村污染難題的一大舉措。記者了解到,2017年初,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儀隴對全縣污水處理廠(站)的存量及增量資產打捆對外招商,在南充市范圍內率先通過DBOT和PPP模式建設并運營污水處理廠(站),總投資5.22億元,招引川發國潤、新開元環保兩家專業公司,承擔全縣72座污水處理廠(站)的建設和運營,設計采用國內領先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建成后可實現日處理污水6.692萬噸。儀隴縣目前已完成39個鄉鎮的污水處理廠(站)建設,今年將建設剩余18個廠(站),實現場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同時將臨近場鎮的80余個村(居)污水納入管網,直接受益群眾達40萬人。
在新政鎮白鶴林村村民羅顯村家中記者看到,他家養殖區挖了一個用于修建沼氣池的大土坑。“修了沼氣池,就可以實行禽畜糞污沼化,有利于改善生活環境。”羅顯村說。
為了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儀隴縣不斷加大畜禽糞污的資源化利用。一方面,引導小家禽圈養、生豬養殖數量達3頭以上的散養戶建設沼氣池,全縣已累計建設農村沼氣池7萬余口。另一方面抓好種養循環利用。儀隴縣與海升、溫氏等企業合作,全縣302家生豬托養場與陜西海升集團簽訂糞污消納協議,建成種養循環水肥一體化基地5萬畝,帶動全縣建設種養循環基地20萬畝。變廢為寶,建設年產5萬噸的有機肥廠1座。屆時,蠶糞、桑枝等廢棄物將統一收集送往海升有機肥廠。而畜禽糞污經發酵處理后產生的沼渣、沼液運輸到園區,通過園區建的沼液沉淀過濾池配套滴灌系統還田肥地,有效解決種養業廢棄物處理和面源污染問題。
在“美麗鄉村示范縣”建設中,除了不斷推進污水處理廠建設,儀隴縣還致力于農村公共廁所建設。據了解,今年,儀隴縣將完成113座農村公共廁所的新建和改造任務。同時,在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方面,依據《農村戶廁衛生規范》等相關規范,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集中連片、整村推進”的方式,該縣統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儀隴·宜居鄉村”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國土增減掛鉤等政策,加快實施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工作。2019年,全縣完成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建設改造1.1萬戶,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左右。
■數說成績
脫貧成效
●2018年8月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
●截至2019年10月, 全縣28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0.0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產業發展
●在新政、 柴井規劃發展農旅融合區2萬畝,建有機蠶桑產業聯合體;
●在銅鼓、 土門等地建高標準示范基地3萬畝,打造蠶桑主題公園;
●在燈塔、三河等地建優質蠶桑示范片2萬畝;
●在儀隴經濟開發區建精深加工區, 推進產業鏈條延長加寬,帶動全縣發展蠶桑10萬畝。
環境整治
●建成39個鄉鎮污水處理廠(站),今年將完成剩余18個廠(站)建設,實現場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將臨近場鎮的80余個村(居)的污水納入管網,直接受益群眾40萬人;
●2019年完成113座農村公共廁所的新建和改造任務。完成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建設改造1.1萬戶,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左右。(記者 羅琴 杜杰/文 儀隴記者站 余劍 本報記者 張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