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bz5sp"><del id="bz5sp"></del></label>
    <i id="bz5sp"><meter id="bz5sp"></meter></i>

    大美畫卷,在鄉村大地徐徐鋪展

    ———鄉村振興戰略的南充實踐

        12月26日,在閬中市天宮鎮五龍村,曲徑通幽處,棟棟房屋粉墻黛瓦,室外流水潺潺;文化廣場上,鄉親們扭起歡快的秧歌,孩童在追逐嬉戲;民宿門口,三五成群的游客或合影留念、或拍攝鄉村美景。

      如今的五龍村,刷新了游客對新農村的認識。

      農穩天下安,民富天下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南充作為四川傳統農業大市,在這場鄉村振興大幕中,如何起步、如何破題?

      南充加力加壓加勁推動鄉村振興,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圍繞現代農業產業、基礎設施改善、基層治理、鄉風文明等精準發力,統籌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一幅壯麗多姿的鄉村振興大美畫卷正在嘉陵江畔的南充大地上徐徐鋪開。

          富民產業支撐 群眾腰包鼓起來

      作為傳統農業大市,南充是四川省脫貧攻堅任務最為繁重的市(州)之一。2014年,經精準識別,全市有1290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9.1萬戶、57.8萬人,貧困人口數量居全省第三位,占全省貧困總數十分之一、占南充農業人口十分之一。

      農民不富,談何鄉村振興?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滿足農村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顯得更為迫切。

      發展產業,助農增收,振興鄉村。南充堅持把培育富民產業作為脫貧攻堅根本之舉,以建設脫貧奔康產業園為載體,大力培育脫貧奔康長效產業,實現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帶動貧困群眾入園發展、穩定增收。

      寒冬時節,走在閬中市脫貧奔康萬畝產業園,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田園畫卷映入眼簾,園區晚熟柑桔樹有1米高,村民們在園區勞作。“園區建設已投資3.5億元,建成晚熟柑桔5萬畝,其中3萬畝即將掛果。”閬中市農業農村局一名負責人說,柑桔產業帶覆蓋河溪、洪山等5個鄉鎮(街道),輻射帶動105個村、7543名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在順慶區漁溪鎮集鳳寺村脫貧奔康產業園里,蘿卜、白菜、萵筍、花菜等蔬菜長勢良好。村民伍志瓊一邊熟練地拔蘿卜,一邊同身邊的村民聊天。“現在我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園區務工收入,對如今的生活感到滿意。”伍志瓊說。

      占地3200畝的蔬菜基地是順慶區漁溪鎮面積最大的脫貧奔康產業園,吸納20余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入園務工,每人每年務工收入8000元左右。如今,漁溪鎮建成4個脫貧奔康產業園,有農業龍頭企業、專合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30余個。

      走進嘉陵區一立鎮塘灣村,但見民房錯落有致、村道寬闊平坦,高標準建設的脫貧奔康產業園似棋盤般鋪展開來。年逾60歲的村民蒲世春給記者算了筆賬:村上建起脫貧奔康產業園,發展桃子、李子、柑桔等產業,他把家里的6畝地流轉給業主,每年能得3000元土地流轉金,加上他在產業園務工、發展庭院經濟等收入,一年能掙2萬元左右。“如今,政策越來越好,老百姓日子紅紅火火。”蒲世春說。

      貧困群眾往往因無門路、無資金、無技術、無市場、無膽量等因素導致貧困,受自身條件限制,僅靠自己的力量很難實現脫貧奔康。針對這一問題,南充按照“產業向園區集中、貧困戶向園區集中、政策資源向園區集中”思路,搭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平臺,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下成為業主大戶或家庭農場主,讓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以政策資金入股,享受產業發展紅利。

      目前,全市7個國省貧困縣全部摘帽,129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村村有脫貧奔康產業園,57.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歷史性消除了農村絕對貧困。

           綠色發展 鄉村自信的新坐標

      行走在營山縣綠水鎮鎖口村村道上,舉目遠眺,水洞坪、猴坪兩座高山與鎖口古村落隔河相望,村道兩邊古樹參天,民居四周綠樹掩映,風景如畫。鎖口村“母親河”文殊河蜿蜒流淌,河水清澈見底,若玉帶般穿村而過,勾畫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景,在這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農村是農民的家,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生活環境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只有農村人居環境良好、宜居宜業,才能描繪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圖景。”南充干部群眾意識到,鄉村振興戰略,核心要義就是要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在嚴格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大前提下,堅持綠色生態發展導向,探索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農業大市南充,現代有機農業傲然西部前列,今已收獲系列“金字招牌”: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四川省農副產品生產和深加工基地、中國四大蠶繭和絲綢生產出口基地,糧油、水果、蠶桑、畜牧、林業等資源豐富,主要農產品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四川全省前列。

      怎樣將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怎樣讓農民賺上“生態錢”,怎樣建設美麗鄉村,打造美麗家園?南充不斷為之探索、實踐。 (下轉2版)(上接1版)深入推進綠色山川、綠色產業、綠色城鎮“三大行動”,河(湖)長工作制全面推行,全力打造綠色家園、建設美麗南充,堅決守住嘉陵江最柔美的身段、川中最秀美的丘陵、巴蜀最宜居的環境,讓綠色成為南充最靚麗的底色、最獨特的優勢、最響亮的名片。截至去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0.64%,新增森林蓄積62.40萬立方米,森林蓄積達2328.05萬立方米,全市已建成自然保護區2處、森林公園7處、濕地公園5處,嘉陵江干流、升鐘湖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標準。按照《高質量綠化南充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到2021年末,全市將完成造林營林總面積99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41%以上、綠化覆蓋率50%以上。

      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南充持續開展鄉村環境整治,還農村“松月夜生涼,風泉滿清聽”“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詩意環境。

      “每家每戶都有兩個垃圾桶,從源頭上對垃圾進行分類。”蓬安縣新園鄉呂家山村村民何莉花說,以往不要的東西,隨手一丟就了事,現在丟垃圾前都要想下“會不會造成污染,是否有利于保護環境”。

      通過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蓬安縣結合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實行“四位一體”運作方式,即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形成了一條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流水線”。

      蓬安縣新園鄉環境的變化,是南充全市在治理農村生活垃圾“面”上的一個“點”。“清理房前屋后堆物堆料,打掃庭院衛生。”“包衛生、包綠化、包整治。”“全市鄉村開展‘六順六凈’活動,實現農家家具擺順、農具碼順、小件擱順、床鋪理順、柴草堆順、畜禽歸順,房頂干凈無蛛網、地面干凈無垃圾、水溝干凈無淤積、廚房干凈無油污、廁所干凈無臭味、圈舍干凈無積糞。”……新習慣帶來新生活,如今,行走在南充各鄉鎮活動室,門口的農村垃圾管理制度、村規民約等格外引人注目;活動室里存放著村民與各村簽訂的“門前三包”責任書。

      在調動村民積極性的同時,相關措施也在形成,并層層落實。全市各鄉鎮把各村(社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納入年度村級工作及農村工作考核范圍,考核內容涉及環衛設施、村容村貌、農戶衛生、基礎工作等。

      南充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一名負責人介紹,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南充全面排查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規范達標情況,列出問題清單,限期掛賬銷號,南充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穩定保持在90%以上,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市轄城區、閬中市、縣城(建成區)和建制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8%、95%、85%和70%以上。

      在污水處理方面,南充大力實施鄉村居民聚居點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行動,啟動農村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按照“小廁所、大文明,小廁所、大民生”理念,全力推進鄉村“廁所革命”,努力補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短板。

      隨著環境不斷改善,如今,南充廣袤農村,青山綠水公園、花香果碩田園、返鄉創業家園、休閑旅游樂園……綠色發展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城里人向往的美麗家園,綠色發展成鄉村自信的新坐標。

           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保障

      在南充剛剛閉幕的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上,審議并通過了《中共南充市委關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全力推進“199”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決定》,提出圍繞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1”總體目標,全力構建組織建設、鄉村發展、城鎮建設、生態環保、民生保障、安全穩定、精神文明、政務服務、基層監督“9”大制度體系,全面提升黨建引領、科學決策、群眾自治、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改革創新、社會協同、科技支撐、制度執行“9”大治理能力,構建新時代南充基層治理新格局。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保障。近年來,南充一直在探索基層治理的有效舉措。

      每逢周末或是節假日,營山縣新店鎮千坵村總是熱鬧非凡,環村路上的小轎車排起長龍,熙熙攘攘的游客走進村里,或觀景賞花、休閑品茗,或體驗藍染工藝、品味地道美食,昔日的窮鄉僻壤成了“旅游村”,游客紛至沓來。

      在實施基層治理實踐中,千坵村推進自治、法治、德治,打造“十二籬院”“千坵八景”,建成農事體驗、親子娛樂、文化傳承、院落經濟等特色鄉村旅游示范帶,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實現千坵村美麗“蝶變”。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滕明鵬介紹,在基層治理探索實踐中,南充圍繞村黨組織建設、村民自治、鄉村法治、鄉村德治、協同共治五大重點,不斷健全機制、加強管理、抓示范。

      如,突出政治引領,強化村黨組織對村級各類組織統一領導,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村里的重要事項、重大問題都由村黨組織研究討論;實施千名好書記培養引領計劃、萬名村級后備干部培養計劃、優秀農民工定向回引培養工程等,不斷增強黨組織凝聚力。

      突出民主管理,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完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落實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堅持群眾自治“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突出尊法用法,實施鄉村普法“六個一”工程,開展“法律七進”主題活動,積極推進法治示范鄉鎮(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和“六無”平安村(社區)創建等,推進鄉村法治。

      突出崇德尚實,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打造法治文化廣場、德孝文化長廊、政策明白墻等宣傳陣地;廣泛開展社會風氣突出問題治理,挖掘和弘揚優秀本土文化,選樹最美人物、五星級農戶、好家規好家訓等先進典型,夯實鄉村振興道德高地。

      突出共建共享,堅持統籌力量、整合資源、強化服務,形成多元主體合作互補、共同推進鄉村治理的格局。

      目前,全市建成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10個、全國文明村鎮9個、全省文明村鎮15個,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堅實保障。如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南充正在描繪一幅可望可及的現代農村多彩畫卷。(記者 李奎 實習生 劉顏滔)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亚洲欧美综合中文| 色综合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人人狠狠综合88综合久久| 台湾佬综合娱乐| 青青热久久综合网伊人|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AV综合影院|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鬼色88久久精品综合自在自线噜噜|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片区| 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国产馆|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尤物| 日本一道综合色视频|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色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伊人久久综合成人网| 亚洲av综合av一区| 久久综合鬼色88久久精品综合自在自线噜噜|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俺| 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免费| 久久亚洲高清综合|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狠狠色成人综合网图片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草草|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欧美αv日韩αv另类综合| 国产天天综合永久精品日|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图片|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伊人成年综合网|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