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南充實施“產業年”行動紀實
營山縣工業集中區 陳村銘/攝
產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支柱和靈魂,城市的崛起,必然需要產業支撐。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實施“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明確支持南充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指明了南充未來的發展方向。圍繞“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戰略目標,2019年,南充堅定不移讓產業“扛大旗”“挑大梁”,大力實施“產業年”行動,構建“5+5”現代產業體系,突出抓好文化旅游產業,全力推進集群壯大、園區提升、創新驅動、品牌培育、上市加速“五大計劃”,全市“五大千億產業集群”、“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旅游產業實現提質增效、蓬勃發展。
以產業為引擎,南充經濟社會呈現出高質量發展態勢。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80.71億元,列全省第5位、川東北地區第1位,同比增長8.2%,為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打下堅實基礎。
A 文旅產業大放異彩
南充,一座擁有2200多年城建歷史的文化名城,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旅資源,為南充文旅融合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閬中是一座極富魅力的文化之城,更是南充旅游的“金字招牌”。
柔美的燈光照在南津關古鎮入口牌坊上,“張飛”帶領兵卒把守著大門;走進街巷,站在屋檐下的“銅人”忽然動了,淺吟低唱中,將閬苑風物、古城往事娓娓道來……在閬中市南津關古鎮,大型移動實景演出《閬苑仙境》精彩不斷。一個小時內,曲曲折折的古鎮街道中,一步一景、亦歌亦舞,閬中民俗、飲食、三國文化等一一展現在游客面前。
“做一場演出很簡單,但如何推陳出新,打破載歌載舞的老‘套路’,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閬中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不斷探索和嘗試,在“2013中國四川國際文化旅游節”上,《閬苑仙境》首次亮相。演出以閬中古城為背景,以南津關古鎮、嘉陵江為舞臺,營造出亦夢亦幻、大氣唯美的場景,通過移動實景演出的方式,把閬中的名人軼事、民間傳說融入舞蹈和歌曲,用藝術形式深挖文化精髓、展現文化多樣性。近年來,《閬苑仙境》不斷更新內容,增加文化內涵,撤下了民俗味不濃的節目,增加了小吃文化、工匠文化、科舉文化、碼頭文化以及登上央視春晚的節目《亮花鞋》等。
在市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大會上,市委書記宋朝華指出,南充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必須堅持文化搭臺、旅游唱戲,做響“將帥故里·紅色文化”、“歷史名城·三國文化”、“中國綢都·絲綢文化”、“印象嘉陵·生態文化”、“世界古城·春節文化”這“五張名片”,打造全省文化旅游副中心。
今年以來,我市嚴格按照全省“一核五帶”文旅發展布局,進一步提升文旅綜合品質、綜合實力、綜合影響,深入實施招大引強增量、旅游交通建設、文化遺產活化、文藝創作展演、全域旅游創建、文旅服務提質、活動品牌升級、骨干主體培育、文旅融合創新等九大工程,嚴格落實組織保障、政策保障、財稅保障、土地保障、人才保障等五項舉措,全面推進建設全省文化旅游副中心。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南充文旅融合碩果累累:閬中市被命名為“首批天府旅游名縣”,儀隴縣成為“首批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熊貓隊長”精彩亮相……今年以來,全市44個重大文旅項目全部開工建設,計劃全年完成投資221.45億元,已完成投資223億元;簽約文旅項目17個,簽約資金226億元;共接待游客超過70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超過680億元。
B 優勢產業支撐作用凸顯
在南充現代物流園,一座座現代化廠房、大樓拔地而起。園區內,南充傳化公路港汽貿中心里,數十個品牌、上百個型號的大型卡車整齊陳列在展示區,數名客戶正在認真挑選。
“南充傳化公路港項目總投資15億元,占地770畝,于2015年12月29日正式開業。”南充傳化公路港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兵說,項目建設有城市物流中心、電商快遞中心、汽貿中心、車輛檢測中心、加油加氣站、司機之家、三產配套服務等功能模塊。經過近4年時間的運營,截至目前,共引進32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招商入駐率達98%。開業至今,已實現社會物流總產值約700億元,平臺營業額超過45億元,解決就業3000余人。
今年以來,南充堅持“大平臺、大通道、大通關”的思路,做強做優南充現代物流園,培育壯大重點企業,積極搭建公路集散、多式聯運、城際配送、進出口物流四大平臺,申報創建保稅物流中心、跨境電商平臺和進口指定口岸,統籌推進都京港物流園等物流節點建設,配套發展縣級配送中心和鄉村配送網點,加快建設現代物流樞紐城市和區域物流中心城市。今年,南充現代物流園預計實現社會物流總值459億元、物流交易額超83億元、創利稅10.8億元、貨物進出量達到1224萬噸。
在南充,一個產業帶動一片經濟的例子,現代物流園并不是唯一。
嘉陵區西興街道(原花園鄉)樓房嘴村,曾是南充城郊一個小山村,交通不便、土地貧瘠。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老年人、兒童留守村子,土地撂荒日益嚴重。
隨著“兩臺車”落戶,樓房嘴村昔日“窮鄉僻壤”之名早已成為歷史,一座新能源汽車城正在崛起———占地1000余畝的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車項目一期已建成投產;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車項目一期對面,總投資120億元、占地3000余畝的銀翔集團比速汽車南充制造基地項目正在快速推進。兩大“龍頭”比鄰而居、你追我趕,共同挑起南充汽車汽配千億產業集群大梁。隨著吉利、銀翔“龍頭效應”凸顯,一大批汽車汽配企業紛紛入駐,完善并延長了產業鏈條。
今年以來,南充加速培育壯大“五大千億產業集群”。加快吉利二期、銀翔汽車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支持企業不斷技改創新,提供優惠政策吸引汽車汽配企業人才等;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統籌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細,快速推進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等;積極爭取國省專項資金支持,加大高新技術產品、創新產品稅收優惠力度,加快推動項目招引、建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等;加快蠶桑基地建設、產業平臺建設、重點項目建設,加強龍頭企業培育和人才培養招引力度,支持技術集成創新;加快構建以南充現代物流園為主、其他縣(市、區)農產品市場與冷鏈物流配送中心為重要補充的全市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推動電商快遞物流、國際物流、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等。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汽車汽配產業集群實現產值670億元、油氣化工產業集群實現產值360億元、絲紡服裝產業集群實現總銷售收入502億元、現代物流產業集群實現產值442.2億元;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產值達到1012億元。
C 新興產業發展勁頭十足
近日,記者在四川和泰光纖有限公司看到,寬敞明亮的生產車間內,現代化生產設備安靜地運轉,數十名工作人員分布在篩選車間、檢測車間、氘氣車間、成品倉庫等流水線,或對產品質量進行實時檢測、篩選,或將成品打包。
“我們采用的是智能在線式自動化生產設備。”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1根長3米、直徑150毫米的光棒,可以拉出長達3500公里的光纖,每根光纖直徑僅有125微米,比頭發絲兒還細,涂覆后直徑為243微米。與傳統的單模光纖生產車間相比,同等產能的“智能制造”生產車間能使用工減少30%、能源消耗降低20%、生產效率提升20%。
“我們今年3月正式投產,預計到年底能實現銷售額5000萬元。”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距離四川和泰光纖有限公司10多公里外的西充縣工業集中區內,九天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車間一派繁忙,生產車間里皆是開足馬力運轉的各種設備。
“車間里工人以前干的活兒現在全部由機器代替。”該生產車間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車間生產作業是以數字化信息管控系統、自動化加工系統、自動倉儲與物流系統為主要核心,通過用機械設備替代人工的方式,由生產線機械手臂、全功能數控機床、AGV小車等智能化設備,實現從原材料到加工、清洗、裝配智能化全自動操作。
“今年,我們建立完善了‘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工作推進機制,協調解決產業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大力實施“一企一策”,扶持培育優質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爭取國家、省財政資金,為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今年以來,我市“新字號”不斷壯大。通過制定“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度行動計劃,明確在9縣(市、區)分別打造主業突出的特色子產業;大力開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發展壯大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大力發展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實施裝備提檔升級工程,推動傳統優勢裝備轉型升級;大力推進中藥材基地建設,進一步提升醫藥產品品質;大力發展和應用節能環保優勢技術和裝備,扶持環保和節能服務業發展等。
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64.89億元、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56.70億元、高端裝備產業實現產值64.89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產值83.84億元、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產值38.36億元。
D 產業園區聚合發展動力
走進營山縣工業集中區,只見標準化廠房鱗次櫛比,園區道路縱橫交錯,生產車間一派繁忙。
“今年,園區共提供工業用地近1000余畝,目前已全部‘名花有主’。此外,300畝閥門產業園已啟動規劃建設。”營山縣工業集中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滿足機械汽摩配項目近20萬平方米廠房入駐需求,營山縣打破傳統“征地、建廠”方式,嘗試創新“輕裝上陣”“拎包入住”招引模式,規劃建設302畝汽摩配產業園標準化廠房和113畝創新創業基地。
“廠房的設計、建設由我們根據簽約入駐企業的需求,實施‘貼身’訂制服務。”營山縣發展投資建設有限公司負責園區廠房建設,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建成后,廠房以租賃或出售的方式給企業使用,能有效解決企業資金短缺、建廠周期長等難題。這一創新模式,獲得了產業轉移類企業的一致青睞,為搶抓機械汽配產業轉移機遇打下堅實基礎。
在加快推進營山縣工業集中區建設的同時,營山還完善園區及生活配套區的文體、教育、衛生等生活設施建設,為企業員工提供方便舒適的生活環境,解決企業發展后顧之憂。截至目前,營山縣工業集中區已入駐工業企業140余戶,今年以來,新招引工業企業34戶,其中20戶已投產;園區先后被命名為“四川省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四川省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四川省特色產業示范基地”,2019年1月,園區成功創建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成功創建省級經濟開發區,會在政策方面獲得更多更大支持,有利于擴大招商引資、提振園區企業發展信心,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共創建省級經濟開發區8個、省級“51025”園區4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1個、省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3個、省級特色產業基地3個,工業園區成為南充工業集群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和聚集地。
今年以來,南充堅持“龍頭帶動、完善鏈條、抱團發展”理念,各地按照“差異發展、優勢互補”原則布局建設產業園區。1至10月,南充“1+9”工業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超過100億元,新增開發面積約7155畝,全市工業園區道路、綜合管網、電力、燃氣、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新增園區孵化器標準化廠房面積約5萬平方米,園區人才公寓等配套設施逐步完善;招引新入園企業55戶,新投產企業50戶,園區規上企業累計達632戶。
在加快建設產業園區的同時,南充還大力促進園區提質增效,積極爭創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加大技術改造、產品創新和品牌培育力度,推動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拓展、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支持企業強強聯合、強弱互補、抱團做大,實現規模化、組團式、全鏈條發展;積極引進重大產業項目、研發中心、總部經濟等,完善龍頭企業強鏈、節點企業補鏈、配套企業延鏈,實現重點產業和特色產業同步推進、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同步發展、優勢產業和潛力產業同步壯大,推動產業、企業“雁陣”齊飛、梯次發展。(記者 李然)
【數說亮點】
●今年以來,全市44個重大文旅項目全部開工建設,計劃全年完成投資221.45億元,已完成投資223億元;簽約文旅項目17個,簽約資金226億元;共接待游客超過70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超過680億元。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汽車汽配產業集群實現產值670億元、油氣化工產業集群實現產值360億元、絲紡服裝產業集群實現總銷售收入502億元、現代物流產業集群實現產值442.2億元;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產值達到1012億元。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64.89億元、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56.70億元、高端裝備產業實現產值64.89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產值83.84億元、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產值38.36億元。
●目前,全市共創建省級經濟開發區8個、省級“51025”園區4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1個、省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3個、省級特色產業基地3個。
●1至10月,南充“1+9”工業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超過100億元,新增開發面積約7155畝;新增園區孵化器標準化廠房面積約5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