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已至,在四川儀隴,前來旅游的游客依然絡繹不絕。儀隴是“四川十大紅色文化地標”“十大紅色旅游目的地”,而吸引游客熱情不減,還因為這里山川秀美、空氣清潤,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
儀隴是張思德同志的出生地,在位于儀隴縣城的張思德紀念館旅游景區同樣游人如織。依托紅色文化這一重要資源,融入儀隴發展史,形成以張思德精神為主題的文化旅游產業園。鎮金粟書巖走廊,山靈秀、文化深、氣候潤,是名副其實的旅游勝地。金城山東面和北面1200余米長,20多米高的陡峭崖壁上,排列有序刻有偉人、名家的書法作品石刻210多幅,件件堪稱書法瑰寶,“真草隸篆行”風格各異,蔚為壯觀。
剪紙藝術是儀隴的另一張旅游文化名片,著名剪紙大師何作霖的兒子何小鏘坐鎮儀隴縣剪紙藝術館,剪紙文化傳承有秩、發揚光大,剪紙文化氛圍在全縣愈來愈濃厚。
2019年初,四川省出臺《關于開展天府旅游名縣建設的實施意見》,總體要求“名縣”旅游特色鮮明、產業實力雄厚、發展環境優良、服務設施完善、綜合效應突出,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儀隴縣以國家5A級旅游景區朱德故里景區為龍頭,以其他A級旅游景區為支撐、鄉村旅游為補充,新簽約31個重大文旅項目,投資逾200億元,著力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今年1月至8月,儀隴全縣共接待游客603.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7.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27%,兩項指標持續保持高速增長。
縣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儀隴注重把文化靈魂植入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各個環節,這既能讓文化通過旅游更好地走向市場,也能使儀隴旅游更有魅力。”
儀隴將文化這個“里子”和旅游這個“面子”深度融合,以“標準+文化”的方式,打造紅色文旅精品,走出了一條產品化、產業化的發展之路。目前儀隴擁有安溪潮村等國家A級旅游景區,朱德故里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馬鞍鎮全國特色旅游景觀名鎮、琳瑯村中國傳統村落等國家級文化旅游品牌。縣里還建設離堆公園書法文化廣場,開辟“三鄉”文化陳列展,招引川北大木偶藝術回鄉,以此推動文旅進一步融合發展。同時向重慶、成都等地深入推介儀隴的嘉陵江精品旅游線、紅色旅游線和觀光休閑度假旅游線,建立了“無障礙旅游區”,配合廣安—儀隴—閬中“金三角”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基于文化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快速形成。
儀隴縣縣長郭宗海表示,爭創天府旅游名縣是推動儀隴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富民強縣的必然選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鐘云華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戚 原)
大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