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旅融合, 大勢所趨。12月8日,記者獲悉,在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征程中,我市出臺了《南充市打造全省文化旅游副中心實施方案》。根據規劃,到2023年, 我市文化旅游產業產值將達1600億元,游客接待量達到1.2億人次, 兩項指標實現翻番。
擦亮五張名片 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
12月5日中午,記者在我市“100件大事”之一的蓬安相如故城保護開發工程項目建設現場看到,相如故城已初具規模,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正高效推進。為傳承相如文化,蓬安堅持走“旅游+生態+文化”多輪驅動發展路子,著力擦亮相如故里這塊“金字招牌”。同時,蓬安充分挖掘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并賦予其農耕文明的人文稟賦,把“百牛渡江”演變成了一年一度的“放牛節”。截至目前,“放牛節”已連續舉辦10屆,每年吸引成都、重慶、西安等地游客慕名前來。
今年春節期間,閬中推出中國(閬中)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 零距離欣賞傳統民俗“亮花鞋”。當前,閬中正積極推進閬中水城、閬中賽城、古城文化創意產業園和落下閎博物館等“十個一工程”,以及天宮鄉臨江鎮村等12個鄉村旅游示范項目建設, 推動閬中建設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
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打造全省文化旅游副中心,要堅持文化搭臺、旅游唱戲,擦亮“將帥故里·紅色文化”“歷史名城·三國文化”“中國綢都·絲綢文化”“印象嘉陵·生態文化”“世界古城·春節文化”五張文化旅游名片, 切實把南充打造成為全國紅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東亞三國文化旅游目的地、全球絲綢文化旅游目的地、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
發展全域旅游 啟動文旅產業“新引擎”
日前, 經過南充旅游標準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檢查組評定, 儀隴縣朱德銅像紀念園、 儀隴縣黎明村旅游景區被正式評定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要充分發揮本地文化和旅游資源優勢, 啟動文旅產業“新引擎”,發展全域旅游。
12月8日,記者在順慶區的七坪寨景區看到,三五成群的游客沿著木棧道行走,不時拿出手機拍攝鄉村美景。 七坪寨景區是順慶通過農旅融合方式打造的鄉村旅游景點, 是南充鄉村休閑旅游環線重要景點之一。
據了解,我市以錦繡田園、七坪寨、醉美橙鄉、擦耳桃園等為代表的鄉村休閑旅游環線已經形成。同時,蓬安的紅豆村、西充的有機百科園和充國香桃源、南部的八爾湖等成為鄉村休閑旅游新亮點,吸引了八方游客。截至目前,我市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34家。其中,閬中古城、朱德故里為5A級旅游景區,4A級旅游景區6家,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2個、 省級旅游度假區2個、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4個。
夯實文旅產業 構建文旅服務體系
今年春節,“印象嘉陵江” 濕地公園刷爆微信“朋友圈”,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的目光,央視多次予以報道。如今,“印象嘉陵江” 濕地公園已成為“網紅”打卡地。
今年7月,南充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暨項目簽約儀式在高坪文化藝術中心舉行。來自萬達集團川中城市公司、北京四海科工貿有限公司等企業紛紛簽約。
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實施“歸雁行動”“引鳳計劃”,策劃包裝一批重特大文化旅游項目, 對接招引國內外重量級文旅集團和文旅品牌企業。同時,深入實施“雙百億行動”,全市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每年完成投資不低于100億元,文化旅游項目每年招商引資不低于100億元;指導儀隴、高坪、南部、蓬安創建天府旅游名縣,支持西充創建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
根據規劃,到2023年,我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旅游高質量產品供給極大豐富。市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非遺館、美術館、大劇院,縣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非遺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村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旅游服務力顯著提升。
南充晚報記者 陳高潔/文 余中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