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總布局:
●順高嘉同城發展、南西蓬一體發展、閬南儀協作發展、營山融渝發展;
●重點支持順慶、南部等地做大做強經濟實力,積極爭創“縣域經濟強縣”;
●支持閬中、儀隴等地培育壯大文化旅游產業;
●支持蓬安、西充等地加快綠色發展,積極爭創“生態建設標桿縣”;
●支持高坪、嘉陵、營山等地加速壯大實體經濟,積極爭創“縣域經濟先進縣、進步縣”。
2018年,南充地區生產總值(GDP)總量達2006億元,在川東北率先跨入“2000億俱樂部”,增速9.0%、創近5年來新高,增速居全省第3位;2019年上半年,南充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72.92億元,列全省第5位、川東北地區首位,總量和增速站穩全省“一方陣”,爭先進位勢頭更加強勁。
全市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步向好,離不開縣域經濟強有力的支撐。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以“順高嘉同城發展、南西蓬一體發展、閬南儀協作發展、營山融渝發展”為總布局,大力支持縣域優勢產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動縣域經濟特色發展、錯位發展。九縣(市、區)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結合自身實際,發揮各自特色,充分激發縣域經濟活力,實現特色發展、錯位發展,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特色鮮明的縣域經濟發展之路。如今的南充,正以飽滿的發展激情積極構建“一主一副、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全市呈現出“主城三區一馬當先、其他縣市競相發展、全市上下擊鼓奮進”的局面;如今的南充,正朝著加快建設成渝第二城、奮力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目標闊步前進。
順高嘉同城發展 提升綜合競爭力
科學規劃,精心打造,順高嘉同城發展,主城三區的城市品位顯著提升。生活其間,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不斷增強。
壯大縣域經濟,特色產業是支撐。在南充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科九微、華訊方舟兩大高科技項目廠房建設如火如荼;在南充現代物流園南鑫鋼材城的智能監控室里,鋼材城生產情況、物流情況、貨物吞吐量等一目了然;在南充創業小鎮B棟大樓樓頂,一排排柔性太陽能電池板格外醒目,這樣一組光伏發電系統,一年可發電近7萬千瓦時。
主城三區圍繞定位,特色發展,做大做強。順慶區圍繞建設“主城功能核心區、高端產業聚集區、宜居宜業示范區”的發展定位,依托中國重汽、日上集團、四川人本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特種汽車、軌道交通、無人機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形成百億高端裝備產業集群。高坪區以建設“城市門戶新高地、空港經濟新高地、對外開放新高地”為抓手,啟動建設會展中心,打造商務會展新城,發展電子信息等產業,培育壯大以三環電子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百億產業集群。嘉陵區擔當實體經濟主戰場、新城新區主戰場、創新創業主戰場,全力打好“三場攻堅戰”“三場突圍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南西蓬一體發展 實現區域同城產業同鏈基礎同網
伴隨著老城區的優化改造、城北新城的建成,以及“南延北拓東連西進”城市發展戰略的實施,西充縣城日新月異。為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設步伐,西充縣全力推進南西田園新城建設。南西田園新城是西充融入南充發展的重要板塊,是南西同城一體發展的重要區域。其規劃面積約80平方公里,可吸納人口30萬人,將圍繞西順嘉快速通道、國道212線、瀠華大道北延線三條軸線布局,做強西充主城區功能,建設沿多扶產業新城至南充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帶、城南至順慶的鄉村振興示范帶、西順嘉沿線宜居康養休閑帶,形成“一區三帶”空間布局。
蓬安縣為踐行“南西蓬一體發展”總行動,在南充主城與蓬安主城之間,北望相如故城片區,南連河舒工業園區,延續鳳凰新城融南態勢,繼續向南拓展,謀劃百平方公里融南發展核心區———“蓬州新城”,深度實施融南發展三大行動, 從城市布局、交通和產業全方位融入南充發展。
起于南充市政新區,經蓬安縣正源鎮、原長梁鄉、錦屏鎮、利溪鎮、河舒鎮和原相如鎮,止于營山縣小橋鎮南大梁高速公路互通的順蓬營一級公路,目前正加快推進。順蓬營一級公路建設項目總投資45億元,全長85公里。該項目建成后,標志著南西蓬一體發展邁出交通先行的重要一步,將增強南充中心城區對蓬安縣、營山縣的經濟、交通輻射能力,成為助推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通道。
《南西蓬一體化空間發展規劃(2018—2035)》將南西蓬一體發展的總體目標定位為打造“美麗中國的嘉陵江篇章”,重點建設內陸開放窗口城市、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繁榮宜居幸福城市、創新發展產業城市和人文鄉愁旅游城市。要實現高點定位、緊跟成渝、領跑區域的南西蓬一體發展戰略,就要努力實現區域同城、產業同鏈、基礎同網,這是南充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重大戰略決策。目前,南西蓬一體發展正在快速推進。
南西蓬一體發展不僅是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南充未來發展的新格局,給南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精準發力突出特色 閬南儀協作發展、營山融渝發展
在閬中,一個招商引資40億元打造的以“工業文化情懷”為特色的產業園,正悄然崛起。據悉,閬中古城文化創意產業園以“三館三中心一街”為主概念,打造集科技館、美術館、泛絲綢博物館,以及文化創意中心、休閑中心、演藝中心和南北小吃街于一體的城市文旅綜合體。近年來,閬中以建設好魅力古城、閬中水城、閬中賽城、宜華康養城“四城同構”為代表的重大文旅項目為抓手,堅持古城、文化、生態、鄉村、美食“五牌共打”,做到吃住行游購娛“六路并進”,把閬中打造成為一方文化旅游勝地、醫療康養寶地、文教體育高地、生態宜居福地。
行走在“南部水城”滿福島公園,移步換景,美不勝收。南部縣依托緊鄰嘉陵江的區位優勢,著力構建以紅巖子湖為核心、“南部水城”項目為載體,重點打造一座集旅游度假、文化體驗、宜居宜業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生態旅游新城。
儀隴縣緊扣建設“老區振興示范縣、紅色旅游示范縣、美麗鄉村示范縣”發展戰略,提升朱德故里景區,促進紅色文化、客家文化、農耕文化、休閑度假四大板塊融合發展。
營山縣發揮毗鄰重慶的比較優勢,按照市委“營山要當好融渝發展排頭兵”的發展戰略,圍繞重慶機械、汽車制造產業,依托現有的機械汽配、大中型裝備制造等產業,致力于打造機械汽摩配套生產基地。在位于營山國際工業港的重慶配套產業園,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已入駐機械汽配及相關企業10余戶,去年實現銷售收入65億元。其中,五四機械、奧龍鑄造、義豐亨機械、順發機械等企業,成為重慶長安、慶鈴、力帆、重齒、重機等企業的一級配套企業;盛美模具、精豐機械制造等企業加快建設;歐度新能源汽車、華莊道橋、明輝機電等企業建成并投入運營。(記者 鐘林)
大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