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閬中、巴中等地的中小學生紛紛走進朱德故里景區,開展紅色研學旅行活動。 張明 攝
這里是英才輩出的紅色熱土,這里是源遠流長的客家之鄉,這里是山清水秀的天然氧吧。100多年前,開國元勛朱德和為人民服務光輝典范張思德誕生在儀隴,“兩德故里”的赫赫之名由此而來。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和獨特的生態資源,儀隴縣堅持把文旅產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積極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今年初,儀隴入選首批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目前,儀隴全縣上下正持續發力,靶向施力,從景區升級改造、基礎設施完善、全域旅游發展等方面下功夫,積極爭創天府旅游名縣。即日起,本報推出《天府旅游名縣創建進行時》欄目,為廣大讀者全方位展示儀隴如何爭創天府旅游名縣,敬請關注。
●張斌
今年上半年,儀隴接待游客413.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2%和24.7%。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儀隴縣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和獨特的生態資源,堅持把文旅產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積極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今年初,儀隴入選首批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為積極爭創天府旅游名縣命名縣,儀隴縣以朱德故里景區為核心,依托優美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持續發力,著力提升旅游服務質量,不斷完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走出了一條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依托資源稟賦 深挖文化底蘊
生態儀隴,山水之美。儀隴的山水美在自然,更勝在靈秀。這種美,是山連成的,群山萬壑翻滾著層層綠浪;這種美,也是水做的,河湖輝映彰顯著動靜之妙。
近日,一則題為“儀隴這里也有壯美瀑布景觀”的消息刷爆微博、微信朋友圈。鏈接中,儀隴縣楊橋鎮柏楊湖畔高近40米峽谷瀑布展現在眼前,瀑布氣勢磅礴,有一種幽深而壯美的氣質彌漫在山谷間。
柏楊湖是朱德故里景區配套景點之一,也是儀隴縣境內最大的湖泊,水域面積達4500畝,森林覆蓋面積6000余畝,植被覆蓋率達65%以上,四季如春,風景秀麗,享有“小三峽”之美譽。湖內景點眾多,有燕子巖瀑布、百鳥林、石寶寨、同心島、葫蘆島、觀音灘、陰陽石、二級壩水庫等26個景點,其風格迥異、各具特色,形成了一幅獨具韻味的柏楊湖畫卷。
“以前,聽別人說儀隴有個‘小三峽’,來了楊橋才發現,‘小三峽’這個美稱的確名副其實?!痹趦x隴縣楊橋鎮柏楊湖畔,成都一老年攝友協會會員由衷感嘆儀隴的山水之美。
流連于儀隴城鄉之間,處處可見景。朱德故里5A級景區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狀若五星的琳瑯山,形同黨徽的錘鐮石,貌似官帽的轎頂山等無不讓人稱奇,景區植被覆蓋率達90.2%,堪稱天然氧吧。嘉陵江畔顏真卿留墨的離堆公園,章懷山上太子夜讀的讀書巖,新馬路旁云霧環繞的魏家山,共同形成一幅靈動的山水畫卷。丘陵古村落、萬畝柑橘園、千畝荷花田、成片桃花源,盡情展現著“蒼松翠柏故鄉景、桃紅李白大地春”的詩意仙境。
紅色儀隴,底蘊深厚。儀隴縣是開國元勛朱德和為人民服務光輝典范張思德的故鄉,是川陜革命根據地前哨陣地,是飽含革命精神的紅色熱土,這些也成為該縣發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基石。
今年國慶期間,雖然細雨綿綿,朱德故里景區的游客依然熱情不減。在朱德漢白玉雕像廣場,游客撐著傘在雕像前佇立致敬,并獻上一束束鮮花表達敬意。儀隴縣朱德故居管理局負責人告訴筆者,“國慶期間每天游客數量在3.5萬到4.5萬之間”。
近年來,儀隴縣堅持文旅融合發展,深挖紅色文化底蘊和內涵,注重紅色文化的挖掘、研究、保護和傳承,著力強化遺址遺跡保護挖掘,通過一系列大項目的實施,使紅色文化成為了一張響亮的文旅名片。
此外,依托“兩德精神”,儀隴還全力推動紅色文化和客家文化、“三鄉”文化融合發展,走出一條產品化、產業化的文化發展之路。依托該縣紅色文化研究會、詩詞學會、市民文化藝術培訓學校等機構,把紅色文化融入剪紙、篆刻、書法、川北大木偶等傳統技藝中;加大《張思德》大型歌舞劇對外公演頻次,完成離堆公園書法文化廣場建設和“三鄉”文化陳列布展,招引川北大木偶藝術回鄉,全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提檔升級 做精品牌線路
“在這里,我感受到祖國的日益強大?!眹鴳c期間,重慶游客彭海軍帶著家人參觀了朱德故里景區國防教育園等景點,看著展出的大型現代化兵器,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朱德故里景區國防教育園占地50畝,總投資1.2億元,分為室外展場和室內展場,是儀隴縣首個集學習、鑒賞兵器和全民接受國防教育的紅色教育基地。自今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以來,贏得眾多游客青睞,還吸引了各地中小學校到此開展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該園是朱德故里景區新增的一張名片,進一步豐富了景區的內涵,提升了旅游品質?!敝斓鹿示庸芾砭窒嚓P負責人表示。
今年以來,作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朱德故里景區,迎來一波又一波研學旅行熱潮?!皬?月開始,景區平均每天接待5至6所學校的學生,僅研學旅行日接待量就達1500人次?!敝斓鹿示庸芾砭洲k公室主任陳良平介紹,2018年,朱德故里景區接待游客人數超33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1.9億元。今年上半年,景區接待游客200.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7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3%和12.9%。
位于儀隴縣城的張思德紀念館旅游景區同樣游人如潮。景區依托張思德精神這一重要資源,融入儀隴發展史,形成以張思德精神為主題的文化旅游產業園,并于去年底成功創建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2014年,儀隴縣委黨校充分整合資源,成立張思德干部學院。一批又一批黨員干部在張思德干部學院接受理論學習,在學習中了解歷史、激勵斗志,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精神洗禮。
“我們以朱德故里5A級景區為龍頭,其他A級旅游景區為支撐、鄉村旅游為補充,著力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積極爭創天府旅游名縣。”儀隴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負責人說,紅色旅游是儀隴的“金字招牌”,在發展紅色旅游的同時,儀隴縣不斷深挖紅色旅游因素,豐富紅色旅游業態,通過完善硬件設施、改善旅游環境、創建旅游品牌、暢通旅游通道、建設旅游大數據、打造特色旅游商品等,加快延伸旅游產業鏈條,不斷豐富旅游品牌內涵。
當前,儀隴縣正以天府旅游名縣創建為契機,在功能完善、服務優化、產品開發上下功夫,著力提升景區旅游品質,全力推動朱德故里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與此同時,為充分挖掘紅色旅游資源,為游客帶來豐富的紅色體驗,儀隴以“兩德”文化為主線,將朱德紀念園、金粟書巖、朱德故里景區、紅色經典廣場、張思德紀念館等串聯起來,形成紅色旅游景觀帶。
組團發展 構建全域旅游格局
新政鎮安溪潮村,每到春夏兩季,村里村外、道路兩旁的格?;ㄗ屨麄€村子如同一片花海。每年3月到10月,草莓、葡萄、柑橘、枇杷等水果不斷。釣魚場、游樂園、農家樂等休閑場所內,眾多游客流連忘返。
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繁榮的重要途徑,對農民增收致富、城鄉統籌協調、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儀隴按照“建設老區振興示范縣、紅色旅游示范縣、美麗鄉村示范縣”的目標定位,強化“文旅、農旅、商旅”融合發展,對于鄉村田園、自然風光、傳統民俗等旅游資源豐富的村,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要求,組建鄉村旅游協會、鄉村旅游合作社,大力發展鄉村民宿、鄉村酒店、生態庭院、生態超市等鄉村旅游業態,并適時舉辦鄉村特色旅游節會活動,打造“旅游+扶貧”“旅游+農業”“旅游+文化”的鄉村旅游A級景區和鄉村旅游示范帶。
翻開《儀隴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儀隴縣明確提出“以生態文旅融合發展引領儀隴全域旅游發展之路,將儀隴建設成為高品質全域旅游目的地”。為此,儀隴縣以朱德故里景區為支撐,以“兩德”文化為突破,以紅色文化、客家文化、“三鄉”文化與農耕文化為提升,實現儀隴全域旅游組團發展。
同時,儀隴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加強與重慶、成都、廣安、巴中等地的合作,深入推介嘉陵江精品旅游線、紅色旅游線和觀光休閑度假旅游線,提高儀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朱德故居管理局還先后與南充的羅瑞卿故居、張瀾故居,巴中的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川陜蘇區將帥碑林以及重慶紅巖聯線景區等地簽訂《旅游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無障礙旅游區”。還建立起廣安—儀隴—閬中“金三角”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旅游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在觀念上、形式上加以創新,使紅色旅游和生態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等互為補充、互為促進。”儀隴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儀隴縣還將以創建天府旅游名縣為契機,以建設朱德故里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為統攬,依托核心景區,輻射帶動馬鞍古鎮、柏楊湖及周邊鄉村旅游業發展,著力打造集紅色旅游、特色小鎮、宗旨教育、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健康醫養等業態于一體的全國知名紅色旅游目的地。將紅色文化、客家文化、“三鄉”文化發揚光大,依托馬鞍古鎮“五官一廟”、紅九軍政治部等資源,以紅色研學旅游、休閑文化旅游和文化創意三大產業為主導,打造融產業、旅游、社區、人文功能于一體的特色文化小鎮。同時,依托5.6平方公里朱德故里景區核心景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及周邊保護較完整的傳統村落資源,挖掘農耕文明,建設涵蓋農耕文明傳承體驗、農業產業觀光等業態于一體的農耕文明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