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
朱德故里景區作為老一輩革命家朱德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享譽世界。它不僅是南充重要的文化地標,也是南充最響亮的名片之一。
近年來,朱德故里景區搶抓歷史機遇, 深入挖掘紅色旅游資源,將產業振興和精準扶貧相結合,走出了一條旅游與扶貧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紅色經典 西部紅色旅游核心景點
在儀隴縣馬鞍鎮朱德故里景區,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游人前往,了解偉人傳奇,聆聽革命故事。
“電視劇《朱德》我看過多次,對朱德生平事跡非常熟悉,但我沒見到過少年朱德的生活環境。今天看到紀念館的陳列和更多的史實記載, 印象更加深刻,心靈也更受震動。”日前,來自巴中市的羅先生站在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展示大廳前眼眶濕潤,望著巨型群雕,他拍下了很多照片留念。
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展示了朱德偉大光榮的一生,這里很多文物,勾起游客對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記憶。朱德故里景區狀若五星的琳瑯山、 酷似黨徽的錘鐮石、 貌似中國地形圖的感恩池與農耕文化、客家文化、“三鄉”文化、紅色文化共同構成多彩斑斕的壯麗畫卷。
2017年,隨著巴廣渝高速貫通,游客進入景區更加便捷。 朱德故里景區與鄧小平故里景區兩個A級紅色景區之間的距離縮短為1小時,它們成為西部紅色旅游圈的核心景點和兩大龍頭, 聯手打造中國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借勢發展 國字號榮譽凝聚榮光
朱德故居管理局有關人士介紹,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于1978年12月13日經中共中央批準興建,1982年8月1日落成開館, 由鄧小平同志題寫館名。“紀念館經過兩次擴建修繕, 每一次變動都飽含出不同階段各方面的厚望和支持。”
2004年8月, 在中央親切關懷下,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迎來首次改擴建。改擴建后的紀念館建筑面積5560平方米,由兩大一小3個四合院組成, 青瓦白墻,木柱雕窗,飛檐翹脊,具有濃郁的川北民居建筑風格;2016年朱德同志誕辰130周年之際,在中央、省、市的關懷和支持下,又對紀念館外觀進行了修繕, 并對陳列進行了改展, 改展后的展覽面積4577平方米,以“人民的光榮”為主題,設置“朱德生平事跡基本陳列”、“思念”專題陳列和互動體驗區三大板塊。整個陳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重點突出,方式新穎,配套完善,實事求是地展示了朱德同志的豐功偉績, 恰如其分地謳歌了朱德同志堅定的理想信念、 崇高的思想品格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
如今的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規范整潔,寬敞明亮,全館采用許多高科技手段,成為一個現代化的紅色專業紀念場館。目前,景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2016年,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被評為全國“我最向往的黨史教育紀念地”、全國首批“景區帶村”旅游扶貧示范項目;2018年被授予“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
帶動致富 創新發展模式服務民生
作為一個承載革命精神的紅色景區,朱德故里景區創新發展模式,將發展旅游產業和精準扶貧相結合,幫助景區群眾脫貧致富,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近年來,朱德故里景區借力紅色品牌的影響力, 在景區內培育精品農家樂、地特產小市場、游客休閑服務部等。特別是南充晚報黨支部聯合南充市餐飲行業協會,為景區引進3家特色餐飲,解決游客吃住需求,為村民增收創造條件。
2018年, 南充晚報黨支部組織3家餐飲名店負責人,對朱德故里景區的精品文化農家樂樣板店進行共建扶貧回訪。一年多時間,景區的5家農家樂樣板店農民業主借力知名餐飲企業發展,生意紅火,年總收入已達400多萬元,并幫助解決景區村民就近就業35人。(記者 張松)
幻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