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雨后的閬中天林鄉五龍村天氣涼爽、空氣清新。隨著近來天氣轉涼,環山水泥村道兩側的美國紅楓紛紛著色,如云似霞、層層疊疊,煞是好看。沿著蜿蜒山道,座落著一個個頗具傳統川北民居特色的農家小院,碧竹柵欄、青瓦白墻,內有茶座、餐廳、居室,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這些曾是當地貧困戶的破舊民居,在脫貧攻堅中引入企業統一改造提升,一躍成為鄉村旅游特色民宿。
五龍村的巨大變化,正是南充市大力開展脫貧攻堅、徹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的真實寫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17個貧困村成功退出、56.9萬貧困人口成功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0%下降至0.2%。
使命召喚 黨員干部沖鋒陷陣
南充是著名的川北重鎮、“三國文化之源”和“將帥故里”。同時,南充又是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有4個國貧縣、3個省貧縣,2014年底全市有貧困人口57.8萬,約占全省貧困人口總數的1/10。
脫貧攻堅,責重如山。面對貧困面寬、量大、程度深的市情,南充市委嚴令:各級干部務必牢固樹立最關心的事、最后的堡壘、沖在最前方“三種意識”,把脫貧攻堅作為天大的事、使出天大的力、盡到天大的責,決戰決勝、不勝不休。
南充市委書記宋朝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頂酷暑、冒寒風,走村組、進農家,全面了解貧困群眾心聲、掌握脫貧攻堅第一手情況,督導全市脫貧攻堅扎實深入開展。
“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很重,面對這場只能勝不能敗的戰斗,我們沒有任何退路可言,必須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敢打必勝。”這是宋朝華對全市黨員干部的叮囑和要求。
全市上下立即緊起來、動起來、干起來,人人以攻堅為己任,個個以克難為指向,一切以貧困群眾脫貧奔康為目標,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吃住在脫貧攻堅一線、工作在脫貧攻堅一線、決戰在脫貧攻堅一線,決戰態勢全面形成。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一月一調度,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一周一調度,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一天一調度,層層掛出作戰圖、制定任務書、列出時間表,順排工序、倒排工期、倒逼落實。
儀隴縣日興鎮黨委書記楊全在上任之初,全鎮7個貧困村沒有一個村有立村產業,集體經濟收入全部不達標。為了迅速打開局面,他一心撲在工作上,愛人剖腹產他不在身邊,大兒子患病6次異地住院他一天都沒能陪護。僅半年時間,日興鎮就發展青椒、獼猴桃、核桃等產業7000余畝。如今,全鎮7個貧困村產業全覆蓋、集體經濟全達標,該鎮的黎明村還成為了全省脫貧攻堅示范村。
高坪區隆興鄉新橋溝村村委會原副主任曹瓊蓉為了村里的產業發展和危房改造,連續加班,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2016年5月4日,在向鄉上交完扶貧手冊回村的路上,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去世。時至今日,村民仍傳頌著她的事跡。
正是有了全市廣大干部舍小家、為大家,誓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和毅力,南充的脫貧攻堅工作推進堅實有力。全市共建成脫貧奔康產業園1023個,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8萬戶、易地扶貧搬遷89631人,100%的村通硬化路、100%的村安全飲水達標、100%的村通信網絡全覆蓋。
攻堅破題 園區帶動長效增收
南充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貧困群眾長期、持續增收的根本途徑,而這也成為全市脫貧攻堅的最大亮點。
潮水壩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沒有資源、交通不便、土地貧瘠。年輕人都外出務工,村里就剩些缺乏勞動能力的老人。2017年1月,儀隴縣引進陜西海升集團,建起以潮水壩村為中心,輻射帶動賽金鎮10個村、面積達1.6萬畝的脫貧奔康柑橘產業園,打造出儀隴脫貧奔康的產業“航母”。
如今,登高遠望,滿眼是郁郁蔥蔥的柑橘樹,一棟棟青瓦白墻的川北民居掩映其中,四通八達的水泥路通村達戶,整個場景猶如一幅巨大的畫卷。
蓬安縣相如鎮牛毛漩村距縣城僅幾公里遠,曾經卻是地地道道的貧困村。村子整體位于陡坡上,水田少、旱地多、土層薄,靠天吃飯讓這個村子“窮”名遠播。
在蓬安縣脫貧攻堅大會戰中,牛毛漩村不僅修建了5.1公里水泥路、新建提灌站一座,還發展起4個種養產業區,2016年全村實現出列。
眼下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南部縣八爾湖鎮再度熱鬧起來。湖畔,整體打造的旅游度假中心古色古香,亭臺廊閣莫不精心雕琢;周邊,統一標準的農家樂如雨后春筍涌現,以往老百姓家中最常見的蘿卜干、土雞蛋等農產品,現在成了游客眼中的美味佳肴!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生命線。南充共建成脫貧奔康產業園1023個,帶動9.1萬戶貧困戶持續增收。
在大力建設脫貧奔康產業園基礎上,南充立足丘陵山區實際,高標準推進“中國晚熟柑橘之鄉”和“中國木本油料之鄉”建設,力爭把全市所有貧困人口納入產業鏈。
為解決貧困地區網貨難下鄉、農貨難進城的問題,全市各地堅持電商平臺、服務驛站、特色品牌“三向發力”,打通城鄉市場雙向通道,建成9個縣級電商綜合服務中心、407個鄉鎮電商服務站、1199個村級電商服務點。帶動25.6萬貧困群眾搭上“網絡快車”。
嚴管厚愛 干事創業激情十足
一仗接著一仗打,南充脫貧攻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堅持始終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2016年以來,先后有20多次國、省脫貧攻堅相關會議在南充召開;300余個考察團到南充學習考察;“日暗訪日通報”暗訪督查機制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同志肯定批示;“脫貧奔康產業園”模式和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等經驗做法在全國全省推廣,受到《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媒體多次宣傳報道。
耀眼成績背后,是南充全市廣大干部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汗水與心血。
“絕不讓流汗者流淚。”為激勵全市上下干事創業熱情,南充市委鮮明用人導向,在基層一線選拔干部,在急難險重環節培養干部!
南充市委先后推出《南充市正向激勵干部“30條”措施》《南充市切實關心愛護脫貧攻堅一線干部激發干事創業活力實施辦法》,讓廣大扶貧干部吃下“定心丸”。
脫貧攻堅是一項浩大而繁重的系統工程,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尤為重要。南充市委要求,堅決杜絕脫貧攻堅中的不作為、濫作為、亂作為,務必將脫貧攻堅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開展扶貧領域“3+X”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對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及基層干部優親厚友、侵占挪用、貪污截留等重點問題進行專項監督、交叉巡察,對扶貧領域違紀違規問題堅持問題不查清不放過、責任不查明不放過、追責不到位不放過。
在嚴明紀律的同時,南充市委堅定推行容錯糾錯機制,制定施行《南充市建立容錯糾錯機制“30條”意見》,有效解決了干部不敢擔當、不敢作為問題,讓干事者寬心,讓改革者輕裝上陣。
南充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伍定說,容錯糾錯必須嚴格對照“三個區分開來”,劃清失誤與失職、敢為與亂為、負責與懈怠、為公與謀私的界限,對干部行為進行綜合分析,對該容的大膽容錯,對不該容的堅決不容。
2016年以來,南充市縣兩級黨委共為3974名干部澄清是非、消除負面影響。
激勵催生動力,約束嚴明紀律,容錯消除顧慮,全市脫貧攻堅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加速推進。在2016年、2017年四川省脫貧攻堅綜合考核中,南充連續兩年被評為“好”等次;2018年,南部縣榮獲全省唯一的“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2019年,南充市扶貧開發局被提名為全省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目前已完成公示。
決戰全勝 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一人
按照中、省部署安排,南充全市上下苦干實干、加壓奮進,2017年南部縣、蓬安縣首戰告捷,其中南部縣在全國首批國貧縣摘帽考核驗收中高分通過、名列前茅;2018年嘉陵區、儀隴縣、高坪區連戰連捷,實現高質量摘帽;2019年,閬中市、營山縣完美收官,南充在全省率先實現所有貧困縣摘帽。
今年,南充圍繞全域脫貧持續用力,鎖定“73個村退出、1.32萬人脫貧”和全市鞏固提升的年度目標,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堅決確保全面小康“不漏一戶、不掉一人”。
南充市委要求,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擺在首要位置,持續做好鞏固提升。按照要求,全市上下千方百計抓實“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工作的結果運用和問題整改,讓脫貧質量經得起歷史檢驗。
按照問題整改“零死角、無遺漏”的原則,對各村各戶、各行業各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全覆蓋摸排,逐村逐類建立臺賬,統籌聯動抓好整改,堅決做到不找完不放過、找到不改完不放過、改完不徹底不放過。
與此同時,南充還圍繞防范風險隱患持續用力,聚焦產業扶貧、基層債務、項目質量和資金監管、小額信貸、涉貧信訪和網絡輿情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提前研判、提早化解,堅決確保不因風險累積影響脫貧攻堅大局,向全社會交出滿意答卷。(記者 張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