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香米、醬瓜、胭脂蘿卜是我縣三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我縣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擦亮“地標”產品金字招牌,助力農戶和企業實現“雙贏”目標 。
這里是賽金鎮高家壩村。種糧大戶彭帥種植的700畝地標產品“大山香米”,過幾天就要收獲了,涉農相關部門、產品質量檢驗部門及時跟進服務。
縣產品質量檢驗所所長 劉旭:你們的稻谷要(等)好久才能收?
賽金鎮種糧大戶 彭帥:估計還要一個禮拜左右。
縣產品質量檢驗所所長 劉旭:(我們)質檢所專門到你們農作物種植基地,進行質量檢驗。
賽金鎮種糧大戶 彭帥:感謝,感謝你們來給我們檢測,我們也希望我們的品種能夠按照國家標準來種植,也是讓用戶吃得放心安心。
縣產品質量檢驗所的工作人員,開上“快檢車”,來到彭帥“大山香米”種植基地,抽樣檢測水稻品質是否達標。
縣產品質量檢驗所工作人員 李小龍:我們對你種植的大山香米(水稻)進行一個抽樣檢測,檢測結果顯示為合格。
縣賽金鎮種糧大戶彭帥:感謝,感謝,我也希望我們產品優質。
縣產品質量檢驗所工作人員 李小龍:我們也希望你們越做越好。
我縣水稻種植面積達到34萬畝,其中 “大山香米”種植面積達到一半。前些年,彭帥和其他種糧大戶一樣,種糧沒有多少收入。后來,他在質檢部門的幫助下,改種為“大山香米”,效果就不一樣了。
儀隴縣賽金鎮種糧大戶 彭帥:前幾年,我們種植的水稻收入低,基本上持平。這幾年,我們種水稻就增收了。什么原因呢?其實主要原因還是我們種地標產品(水稻),企業跟我們合作,訂單生產;質檢部門來給我們服務,我們按標準化生產,這樣我們種糧積極性更加高了。
為讓像彭帥這樣的種糧大戶實現既增產又增收的目標,我縣產品質量檢驗部門切實加大與農業農村、水務、環保等部門協調聯動力度,組織開展種植保護區域水質、土壤、空氣質量監測和治理,通過監督抽查、委托檢驗、風險監測等手段,確保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在地理屬性、人文屬性、質量特色上的一致性。
縣產品質量檢驗所所長 劉旭:針對“大山香米”、“儀隴醬瓜”、“儀隴胭脂蘿卜”等地標產品而言,我們把“關口“前移到田間地頭。農民朋友、業主大戶從選種、育苗、栽植、后期管理等各個環節,我們都有專門檢驗人員進行指導,保證原材料達標。。
地標產品要走向市場,占領市場,生產加工環節特別重要。縣質檢部門不但服務“大山香米”,對種植2萬畝面積地標產品的“醬瓜”、“胭脂蘿卜”,同樣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在8月份,“儀隴醬瓜”原材料收獲后,生產企業庚即進行腌制,質檢部門隨時到現場了解情況,指導企業按照《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生產加工,抽樣檢測合格后,才讓企業進行包裝,保證每批產品出廠檢驗率達到100%。
縣醬瓜生產企業負責人 汪平:我們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進行,不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因此,我們的產品一投放市場,產品供不應求。反過來,我們又向農民朋友、業主大戶追加訂單,擴大種植面積,大家都受受益。
農民朋友有收益,生產加工企業有效益,這是一舉雙得的好事。進入9月后,我縣地標產品“胭脂蘿卜”進入播種期,全縣群眾群策群力,采用秸桿還田的辦法,為“胭脂蘿卜”施足底肥,保證今年冬天獲得好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