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新聞網訊(記者 張斌 范紅英) 9月6日晚,全國第五屆宗旨論壇?紀念《為人民服務》發表75周年學術研討會的與會人員齊聚儀隴劇場,觀看儀隴本土打造的紅色精品歌劇《張思德》。
伴隨著時而舒緩、時而激昂的樂曲聲,在淺藍色追光燈下,“張思德”緩緩走進大家視線。他身著軍裝,背負槍支和柴火,昂首挺立,劇場內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整場歌劇歷時90分鐘,展現了張思德入伍、長征、學習、成長與犧牲的人生歷程。演出過程中,很多觀眾用手機拍攝圖片、視頻傳到自己的朋友圈里,親朋紛紛點贊;很多人把雙手舉過頭頂鼓掌,還有很多人情不自禁站起來為歌劇《張思德》鼓掌。
“觀看歌劇后,我特別激動。這些娃娃們的演出,讓我仿佛再一次見到了 ‘老班長’。”國際主義老戰士、張思德精神傳人、警衛標兵孔祥秀告訴筆者,張思德用短暫的一生詮釋了“為人民服務”的真諦,是值得我們長期去學習的。我們都是張思德傳人,要學習張思德公而忘私、埋頭苦干、互助友愛、高度負責、勇于獻身的精神。
張思德干部學院執行院長何緒德告訴筆者,本土紅色歌劇《張思德》,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弘揚光榮革命文化基本要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經典佳作。此劇演活了英雄,把人們記憶中漫漫淡化了的英雄人物復活偉岸化了;塑造了偶像,把人們意識形態中抽象模糊了的崇拜偶像形象生動化了;復蘇了精神,把人們思想認識中塵封禁錮了的民族精神具體現實化了。歌劇《張思德》是黨性教育的藝術呈現,是藝術化的生動特色黨課。
據了解,儀隴縣作為張思德的家鄉,一直將張思德精神作為重要精神文化符號,不斷挖掘符合主流思想、具有時代特征的張思德精神,并代代發揚和傳承。歌劇《張思德》是一部以“為人民服務”為題材,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中國原創民族歌劇,現在已經成為一部紅色精品歌劇,作為長期演出的劇目在儀隴進行駐場演出,為儀隴弘揚“兩德”精神又增添了一張閃亮的名片。(編輯/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