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省政府第29次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6+1”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德陽、資陽、眉山、南充、自貢、內江和溫江7個協同改革先行區的實施范圍及功能定位。至此,經過多年努力,我市成功申報為全省7個協同改革先行區之一。
記者注意到,《方案》明確了協同改革先行區的實施范圍及功能定位,要求各地既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創業、政府職能轉變等共性制度試驗,又著眼本地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緊扣“5+1”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優勢互補、協調聯動、錯位發展。
同時,《方案》明確,自貿區協同改革先行區比照四川自貿試驗區同步承接省級管理權限,同時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容錯糾錯的正向激勵機制。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設協同改革先行區將是我市改革開放的一件大事,必將對我市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記者了解到,根據我市報送的總體方案,四川自貿區南充協同改革先行區將實施一區多園模式,總范圍共119.86平方公里,涵蓋南充江東片區(包括現代物流園區、航空港工業園區、京都絲紡服裝產業園區及川東北金融中心片區50平方公里)、南充經濟開發區(14.86平方公里)、南充北部新城片區(25平方公里)、南充嘉陵工業集中區(30平方公里)等4大片區。
該負責人表示,南充協同改革先行區將以協同創新、擴大開放為基本要求,圍繞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探索南融(渝)、北上(甘陜)、西聯(成都)、東進(長江經濟帶)的互聯互通發展模式。通過產業轉型、制度創新,創建國家開放口岸,建設中國西部油氣化工、汽車汽配、絲紡服裝、電子信息、現代物流等產業高地,打造成渝西“金三角”腹地開放型經濟增長極,構建現代服務業創新體系,示范帶動川東北共享改革紅利,打造南充經驗樣本。
根據總體方案規劃,我市力爭通過3—5年協同改革發展,構建川東北高水平、深層次、寬領域的區域開放合作體系,推進南充保稅物流中心(B型)、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國家開放口岸等平臺規劃建設,成為全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重要支撐點、引領川東北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源,建成營商環境優良、投資貿易便利、綜合競爭力強勁的自貿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示范區。
市商務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市將加速制定《四川自貿區南充協同改革先行區實施方案》,成立領導機構,建立管理機制,實施各項改革舉措,快速推進南充協同改革先行區建設。(記者 楊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