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大力培育“5+5”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紀實
南充現代物流園(資料圖)。 記者 張力攝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強不強,事關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活力。
面對機遇和挑戰,南充把握大勢、順勢而為,大力實施“產業年”行動,構建“5+5”現代產業體系,突出抓好文化旅游產業,全力推進集群壯大、園區提升、創新驅動、品牌培育、上市加速“五大計劃”,全市 “五大千億產業集群”、“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旅游產業實現提質增效、蓬勃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汽車汽配產業實現產值326.8億元,現代農業產業實現產值551.5億元,油氣化工產業實現產值74.8億元,絲紡服裝產業實現產值175.5億元,現代物流產業實現產值265.1億元,“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 實現產值206.2億元,旅游總收入達359億元。
以產業為引擎,2019年上半年,南充經濟社會呈現出健康快速的發展態勢。初步測算,2019年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72.92億元,列全省第5位,川東北地區首位,在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征程中提前布局,搶得發展先機。
文旅融合產業蓬勃發展
南充,一座擁有2200多年城建歷史的文化名城,嘉陵江畔的一顆璀璨明珠。春節文化、三國文化、絲綢文化、紅色文化、嘉陵江文化……在這里,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旅資源。
柔美的燈光照在古鎮入口牌坊上,“張飛”帶領兵卒把守大門;走進街巷,站在屋檐下的“銅人”忽然動了,用中國傳統的說唱形式,將閬苑風物、古城往事娓娓道來……這是閬中市南津關古鎮大型移動實景演出《閬苑仙境》的情景。一小時內,在曲曲折折的古鎮街道上,一步一景、亦歌亦舞,閬中民俗、飲食、三國文化等一一展現在游客面前,成為文旅融合的一大亮點。
把文化韻味滲入一個個具體的旅游項目中,讓文化看得見、摸得著,品得出味道,是文化與旅游融合的真諦,來閬中的游客對此體會越來越深。
“有好吃的,有好耍的,還有看頭,來閬中旅游安逸得很。”今年春節,成都游客易楚林近距離欣賞閬中傳統民俗舞蹈“亮花鞋”,到華光樓前觀看川北婚俗“我在閬中上花轎”,見證“張飛”巡城、“秀才”趕考、“道臺”審案,參與“萬人同品臘八粥”。行程結束前,易楚林還買了閬中特產張飛牛肉、保寧蒸饃、閬州醋等特產。
“要加強歷史遺址、文物古跡、古樹名木等保護,推動文化和旅游在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讓文化和旅游相生共興、相得益彰,加快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并進的發展新優勢。”關于文化和旅游如何深度融合發展,省委書記彭清華4月22日至24日在南充市、達州市調研時,已有明確要求。
其實,南充一直在為加快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而努力。
市委書記宋朝華在市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大會上指出,南充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必須堅持文化搭臺、旅游唱戲,做響“將帥故里·紅色文化”、“歷史名城·三國文化”、“中國綢都·絲綢文化”、“印象嘉陵·生態文化”、“世界古城·春節文化”“五張名片”,打造全省文化旅游副中心。
在文旅融合發展方面,南充加強規劃引領,突出項目驅動,構建文化旅游理念融合、職能融合、產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對外交流融合“六大體系”,進一步優化文旅融合市域布局,建設春節文化、三國文化、絲綢文化、紅色文化、嘉陵江文化相互促進的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帶;全面打造“一核心、一走廊、十主題”,即以南充主城區為中心的文化旅游產業核心集群,以嘉陵江為軸線的文化旅游生態景觀大走廊,以靈秀南充、人文順慶、山水高坪、忠孝嘉陵、古城閬中、親水南部、有機西充、紅色儀隴、康養營山、浪漫蓬安為主題的市域布局,推動南充文旅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據了解,近年來,南充共組織創排優秀劇(節)目83個,《絲路駝鈴》、《龍門傳說》等45個劇(節)目榮獲國際金獎和全國、全省一二等獎;川北大木偶“熊貓隊長”作為主角登上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舞臺,川北燈戲《跳蹬》參加新年戲曲晚會;成功打造南充國際木偶藝術周、南充嘉陵江合唱藝術節、嘉陵江燈戲暨地方戲藝術節等文化活動品牌,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贊譽為“西部地區獨有的文化盛會”;年均組織舉辦“送演出到脫貧攻堅第一線”、“戲曲進校園”、“歌舞雜技進社區”、“送文化下鄉”和重大節日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動2000余場。全市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28家,其中,國家5A級旅游景區2家,國家4A級旅游景區6家;打造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2個、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3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縣(區)3個、省級鄉村旅游強縣1個。
據悉,2019年,南充共有44個重大旅游項目(其中續建30個、新建14個)全部開工建設,計劃全年完成投資221.45億元。今年上半年,重大旅游項目共完成投資120億元,占全年計劃投資的54.19%,實現旅游總收入359億元,同比增加21.8%以上,完成年度目標任務53.8%,全面實現“雙過半”。
五大千億產業集群做強做優
在四川南部經濟開發區,處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各個生產車間內,工人們站在智能生產機器前各司其職、忙碌不已,一條條現代化流水生產線快速運轉,產成品源源不斷地下線、打包。
在南環集團新能源汽配產業園里,各個生產廠房被精細劃分為焊接、沖壓、半成品、精加工等區域,轟隆隆的機器運轉聲在廠房內回蕩,處處是繁忙生產景象。“公司不僅為國產品牌轎車提供配件,還與奔馳、寶馬、大眾、保時捷等國際品牌建立穩定供求關系。”該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南環集團與南部縣簽約后,南部縣提供“一企一策”、“一站式代辦服務”等政策支持,保障了項目建設進度,項目僅一個多月便順利投產。
據了解,為主動對接汽車汽配千億產業集群,日前,南部縣通過招商引資,將浙江省玉環市汽車配件生產及銷售企業搬遷至南部縣,抱團成立南環集團。目前,南環集團下屬10余家公司全部順利投產。
今年以來,南充成立專門的汽車汽配產業招商推進組,強力推進招引工作,堅持招引、整合、培育并重,引入江西創元汽車零部件、海門埃夫科納化學等優質補鏈、強鏈企業,加快吉利二期、銀翔汽車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度。確立汽車汽配重點扶持的企業和擬實施的重點項目,支持企業不斷技改創新,提供優惠政策吸引汽車汽配企業人才。今年上半年,全市汽車汽配產業實現產值326.8億元,同比增長13.7%。
汽車汽配只是南充大力培育“五大千億產業集群”的一個縮影。按照勾勒的宏偉藍圖,南充狠抓產業培育、集群發展,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全市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層次不斷提升。
率先突破“千億大關”的現代農業千億產業集群發展情況如何?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南充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千億產業集群;全面統籌鄉村振興落地落細,快速推進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穩步推動農村居民收入提升,持續激發農業農村內生動能,大力強化農業生產科技支撐,努力營造和諧穩定良好環境。今年上半年,全市現代農業產業實現產值551.5億元、同比增長9.6%。
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行業異軍突起表明,在全球經濟調整的大背景下,油氣化工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以來,南充積極爭取國省專項資金支持,加大高新技術產品、創新產品稅收優惠力度;建立獎懲機制,嚴格落實目標考核,加快推動項目招引、建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深化開放合作,推動綠色安全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油氣化工產業實現產值74.8億元,同比增長11.6%。
南充栽桑養蠶史長達數千年,“南方絲綢之路”從這里發源,蠶桑絲綢業聲名遠播,“中國綢都”聞名遐邇……如何將特色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南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今年以來,南充進一步強化工作機制、政策扶持、要素保障,加快蠶桑基地建設、產業平臺建設、重點項目建設,加強龍頭企業培育和人才培養招引,支持技術集成創新,深化品牌創建保護,推動文化名城建設,助推企業開拓市場。今年上半年,全市絲紡服裝產業實現產值175.5億元,同比增長10.8%。
現代物流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充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交通設施,為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提供了堅實基礎。今年以來,南充積極推進以南充現代物流園為核心的物流節點體系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全市34個重點物流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6.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50.7%;加快構建以南充現代物流園為主,其他縣(市、區)農產品市場與冷鏈物流配送中心為重要補充的全市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加快發展電商快遞物流,努力推動國際物流發展,繼續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工作等。今年上半年,全市現代物流產業實現產值265.1億元,同比增長16.81%。
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
日前,記者在位于南充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和泰光纖項目建設現場看到,數座高大廠房拔地而起,在整潔明亮的生產車間內,現代化生產設備有序運轉;技術人員在設備前對產品質量進行實時檢測。據介紹,該項目研發生產的光纖、光棒產品達到國內頂尖水準,將彌補四川相應產業技術空白。
2017年,和泰光纖項目正式開工,規劃占地約150畝,分為三期建設。僅僅一年多時間,占地50畝、投資3億元、建6個光纖拉絲塔的項目一期已經建設完成。達產后年生產能力預計達1200萬芯公里,按目前市場銷售價計算,產值將達8.4億元,稅收可達1.2億元。此外,項目二期、三期建設預計在2023年6月全部完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33.4億元、稅收5億元,提供高新技術崗位超過200個。
“從監測數據看,發電量正常,今天大概能發200余度電。”近日,記者在嘉陵區雙創中心一棟大樓樓頂看到,一塊塊柔性太陽能電池板整齊排列,一位工作人員利用手機遠程監控發電量、發電是否正常等情況。
據了解,這些柔性太陽能電池板是嘉陵區雙創中心一家科技公司的光伏發電項目,該公司主攻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現已擁有88項核心技術專利,榮獲100多項科創大獎。該公司正式運營僅僅4個多月,便創造了超過千萬元產值。
“嘉陵區相關部門領導多次來我們公司考察項目,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南充干部的務實作風,于是決定將項目落戶南充。項目進場后,還有專人帶我們在周邊有光伏發電的地方考察,幫我們跑手續、辦證件。‘保姆式’服務讓我們倍感溫暖。”該科技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看中嘉陵區優越的政務環境、創業環境,決定把二期項目落戶南充,計劃在嘉陵區打造總部基地、太陽能運維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
今年以來,南充大力培育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壯大“新字號”。大力開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引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集聚發展,培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創意等新業態,建立市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平臺,加快布局建立智能終端產業生態;發展壯大先進高分子材料,大力發展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積極招引電池材料等能源材料、醫用耗材等生物醫用和其它前沿新材料及配套材料;實施裝備提檔升級工程,推動傳統優勢裝備轉型升級,積極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作,積極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大力推進中藥材基地建設,大力提升醫藥產品品質,大力推進承載平臺建設,大力開展相關產業鏈招商引資;大力發展和應用節能環保優勢技術和裝備,大力扶持環保和節能服務業發展,大力推進資源高效利用,積極構建鏈條完整、配套齊全、特色鮮明的節能環保產業集群,推動經濟綠色低碳發展。
同時,南充制定了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度行動計劃,明確在九縣(市、區)分別打造主業突出的特色子產業;實施“一企一策”,扶持培育三環電子、鑫達新材料、九天真空等優質企業,全力推進中科九微、蘭添晶體、英聯達等優質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建設;進一步建立完善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工作推進機制,切實加強工作指導和統籌,協調解決產業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爭取國、省財政資金,充分利用科技、工業、招商引資、市場拓展等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項目招引、創新研發、產業化建設、質量品牌、市場開拓等,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進口設備減免等涉企稅收優惠政策;全力保障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用地、用水、用電、用氣等生產要素需求,確保企業平穩運行;健全金融服務機制,加大對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全市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06.2億元,同比增長16.1%,增速明顯快于傳統產業。(記者 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