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新聞網訊(作者 陳思濤)嘉陵江干流,發源于陜西秦嶺的鳳縣,流經陜西、甘肅、四川、重慶四省(市)后,注入長江。干流全長1345公里,干流流域面積近4萬平方公里。四川廣元昭化區以上為上游,昭化至重慶合川區為中游,合川至重慶河口為下游。
南充嘉陵江從閬中石子鄉流入,從嘉陵區臨江鄉流出,全長298公里,流域面積1萬余平方公里,流域人口564萬。干流流經南充一市七縣(含縣級市、區),建制鄉鎮98個。支流有儀隴河、東河、西河、構溪河、西充河等19條。一條江涵蓋、滋潤和哺育了一個地區的近八成土地和民眾,是南充人民真正意義上的“母親河”。
水路十八灣,五里忙折還;
回首發源地,煙波遮望眼。
此詩描繪的就是嘉陵江南充段婀娜多姿、百折千回的壯麗景色。閬中市至嘉陵區,直線距離也就80多公里,而嘉陵江水路,卻長達298公里,這“多”出的200多公里,構成了大大小小30多個“曲流”,最著名的有閬中古城曲流、南部老鴉和盤龍曲流、儀隴湯家壩曲流、蓬安馬回曲流以及高坪青居曲流等。
“嘉陵曲流甲天下,青居曲流甲嘉陵”。位于南充市區以南10多公里的青居鎮與曲水鎮之間的青居曲流,封閉率達到0.98,嘉陵江在此形成359度的回旋。其景色的奇異和壯美,堪與世界上發育最完美的亞馬遜河曲流媲美。就連支流也蜿蜒曲折、峰回路轉。“儀隴河”在儀隴縣五福鎮形成一個巨大的“幾”字形,宛如兩條巨龍在此相會,送“福”當地百姓。
在曲流發育過程中使凸岸泥沙堆積,天長日久便形成高出平壩的丘陵,被地質學稱為“離堆”。位于儀隴縣城離堆公園內的“新政離堆”,它與都江堰離堆、樂山市烏尤寺岷江離堆、洪雅縣岷江離堆,合稱四川內河四大離堆。
儀隴縣城--新政鎮,歷史悠久,人文厚重,是川北開發較早的一個水鄉集市,唐、五代、宋等朝代,都曾設縣治于此。唐玄宗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鮮于氏出任商州刺史時,在新政嘉陵江西崖離堆山,建"景福宮",后稱"忠賢祠",新政本地人稱為"離堆觀"。離堆山東崖靠嘉陵江邊的盤石上,有九曲流杯池,池水來源于桂花井,泉水從石縫中流出,澄清明凈,冬暖夏涼,沏茶煮飯其味甘醇,時至今日,早晚接飲泉水的市民仍絡繹不絕。
唐肅宗上元年間(公元760年),大書法家顏真卿任刑部侍郎時,因上書得罪了當朝皇帝,被貶為蓬州(即今日儀隴縣大寅鎮)長史。他赴任途經新政,與鮮于氏后人邂逅相遇。顏真卿本與鮮于氏兄弟是好朋友,偶見故友后人,回首往事,心潮起伏,感慨萬端,欣然命筆寫下了一篇近800字的《離堆記》,后來,人們把它刻在了新政離堆的石壁上。顏氏真跡作為重要文物,目前被儀隴縣博物館妥善收藏。(編輯/范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