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羌城
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大門
“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十個字濃縮出了一幅大美四川畫卷。近日,“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作為四川文化和旅游新宣傳口號對外發布,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形象logo也公開亮相。
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是四川的突出優勢,省委、省政府高起點謀劃四川文化旅游發展,圍繞“三九大”(三星堆、九寨溝、大熊貓)等宣傳四川優勢旅游資源。新口號既是四川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集中表達,也體現了四川文旅融合發展的時代特征,而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新logo標識則集四川人文歷史、自然風光、大熊貓IP為一體,展現出文創天府的獨特魅力。
2019年,四川迎來文旅融合發展新起點。站在發展“風口”之上,四川文旅厚植文化、深挖內涵,以發展的眼光做大文旅經濟、做強文旅產業、激發市場活力,全面推動四川由文化旅游資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強省邁進。
科學高位布局 做強發展主體
四川文化旅游資源數量和品質在全國名列前茅,大熊貓棲息地、九寨溝、黃龍、峨眉山—樂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等世界遺產聞名世界,藏羌彝等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文化旅游資源數量豐富、類別多元,成為四川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圍繞“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立足各地不同的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特色等,全省在深挖大熊貓文化、古蜀文化、天府文化、長江文化、巴文化、三國文化、蜀道文化、彝文化、“三線”文化、康養文化、高原生態文化、藏羌民族文化、長征文化等基礎上,緊抓文旅融合發展的機遇,將有力推動成都建設文旅發展核心區,并推動環成都經濟圈、川南、川東北、攀西、川西北等區域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旅游經濟發展格局。
在借力優勢資源深挖文化內涵的同時,四川文化旅游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發展主體支撐。
今年2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開展天府旅游名縣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在5年內建成50個旅游特色鮮明、產業實力雄厚、發展環境優良、服務設施完善、綜合效應突出,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天府旅游名縣。這是我省以“兩辦”名義出臺的第一個關于縣域旅游發展的文件。
爭創天府旅游名縣,全省各地掀起熱潮。都江堰市在創建天府旅游名縣過程中,通過挖掘“三遺”之城特有資源,塑造都江堰康養休閑旅游品牌,打造獨具特色的休閑旅游度假示范基地和成都康養旅游綜合功能區,著力提升宜居宜游城市品質。峨眉山市則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創建積極性、主動性,營造“人人是環境、處處是風景”的氛圍,重拳整治旅游市場,大力提升峨眉山旅游品質。劍閣縣狠抓全域旅游導視系統、高鐵站汽車站等旅游集散中心、歡樂谷接駁站等25個項目建設,以“天險蜀道,雄關劍門”的品牌定位,全力打造大蜀道旅游核心點。閬中市則堅持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特色旅游資源,實施“旅游品質革命”,加快打造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
天府旅游名縣建設,是我省做強文化旅游經濟發展主體的有效措施,將促進四川把文化和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快推動文旅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文化和旅游供給力、四川旅游吸引力、巴蜀文化影響力。
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上,首批十大天府旅游名縣將正式公布,這將推動我省縣域旅游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提升、縣域旅游發展實現提質增效、縣域旅游綜合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與首批十大天府旅游名縣一道公布的,還有今年新獲評的全省優秀文旅龍頭企業、文旅特色小鎮、“金熊貓”獎先進集體和個人等。貫徹省委戰略部署,落實各項優先支持政策和激勵措施,我省不斷發展壯大文化旅游市場主體,不斷推動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完善基礎服務設施,加強對外推介宣傳,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影響力,在深化文旅融合、促進全域旅游發展中更好地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整體提升四川旅游品質,為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打造文旅融合精品 助推文旅經濟發展
在四川,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聞名全球,九寨溝則是優質生態旅游資源的典型代表,獨特的地域文化和多彩的民族風情在此匯聚。
將豐富的文旅資源轉化為文旅精品,是文化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
在三星堆博物館籌建之初,三星堆景區就走上了“館園結合”的創新之路。三星堆博物館有關負責人介紹,館園結合,就是博物館事業和旅游產業結合,三星堆博物館定位為融歷史博覽、旅游休閑于一體的文化旅游景區,整體布局集獨具匠心的建筑、神秘精絕的文物、別具一格的陳列、文秀清幽的園林四位一體。
從2015年起,每年春節期間“三星堆大祭祀”活動隆重上演,神秘而宏大的祭祀場面以及主題活動,吸引了很多觀眾專程前往。
如今,在全省各大景區,旅游演藝備受追捧。以稻城亞丁景區的央邁勇等3座著名雪山為創作靈感,《亞丁·三怙主》大型歌舞劇于2017年8月12日在亞丁演藝中心首演。此前,峨眉山景區打造的《圣象峨眉》《功夫峨眉》等旅游演藝項目每年吸引游客40多萬人次觀看,直接為峨眉山景區創收上億元,目前正加快建設“只有峨眉山”演藝劇場,該項目由“印象系列”總導演王潮歌領銜打造,總占地249畝,其中演藝劇場共有6個觀演大廳,每場可容納1400人同時觀演。今年,甘孜州民族歌舞團將全新打造《康定情歌》,在康定實現駐場演出,海螺溝的旅游演藝項目也已提上日程。
為充分挖掘四川歷史名人思想文化資源及其當代價值,四川省去年出臺了《關于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的意見》,部署打造一批主題旅游線路。在自貢,文旅融合成為這座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的方向之一,將通過打造“鹽、龍、燈、食”幾大文化板塊,培育文旅融合這一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巴中,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長征遺址群等眾多,除了發展原址觀光外,巴中還將紅色文化融入生態旅游產品體系,充分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等,以此吸引更多年輕游客。
文旅融合成為潮流,新業態更新速度加快。4月25日,成都市傾力打造的文化旅游新品——“夜游錦江”游船項目開始試運行,339電視塔附近的錦江兩岸滿是璀璨光影,百米長的LED大型投射屏上映出蜀繡、蜀錦等文化元素;東門碼頭兩岸沿線以河堤為“畫布”,以杜甫詩作《春夜喜雨》中“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為創意點,呈現了一幅河中“長卷”;合江亭畔,由《胡音旋舞》《錦城花滿》《蜀宮樂舞》等多場演出組成的永陵《伎樂·24》“穿越千年”而來,重現了古時蜀宮夜宴盛景,讓游客了解天府文化和成都故事。
4月25日,綿陽市人民政府與廣元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關于加快推動綿廣協同發展合作協議》,“古蜀道”成為綿陽和廣元文旅產業合作的重點——將以三國文化、古蜀文化、紅色文化為載體,充分發揮綿陽、廣元兩地區域旅游聯盟作用,充分利用“大蜀道”文化旅游節、廣元“女兒節”等重大活動構建務實高效、資源信息互通共享的區域旅游合作體系。同時,創建一個5A級景區和打造兩條文旅線路也提上日程——將完成七曲山創建國家5A級景區基礎設施建設,聯合打造綿陽平武、廣元青川龍門雪山(官帽山)國際森林旅游度假區和昭化—劍閣—梓潼—游仙“大通道”精品化旅游兩條重點文旅線路。
培育特色重點項目 打造新型業態
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加快發展文化旅游經濟。
今年3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2019年全省文化旅游項目納入全省重點項目名單情況。據了解,2019年納入全省重點項目名單的文化旅游項目共88個,占全省重點項目總數的12.6%,同比增長57%,其中續建項目58個,新開工項目30個;當年計劃投資770.8億元,同比增長38%。全省重點文化旅游項目總投資在10億元以上的69個,占全省重點文化旅游項目總數的78%;成都臨邛文博創意產業示范區等14個文化旅游項目總投資均在100億元以上,占全省重點文化旅游項目總數的16%。宜賓市竹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米易東方太陽谷國際康養產業示范區、四川天府新區樂高樂園等12個項目被列為全省重點推進項目。
從重點項目區域分布來看,成都平原經濟區文化旅游項目納入全省重點項目共54個,其中成都市24個、環成都經濟圈30個,占全省重點文化旅游項目總數的63%。此外,川南經濟區8個、川東北經濟區18個、攀西經濟區5個、川西北生態示范區3個。
從項目業態看,全省重點文化旅游項目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健康旅游和航空旅游等新型業態,共有56個,占全省重點文化旅游項目總數的63.6%。總體來看,投資企業已將投資重點從文化旅游傳統領域向多個領域拓展和延伸,文旅融合發展項目越來越受投資企業青睞。
不久前,成都打造“熊貓之都”的總體策劃及概念性規劃落錘,根據自身資源及城市功能劃分為三大片區:北湖片區以智能熊貓為主題,以熊貓基地、熊貓星球、川劇戲曲小鎮為核心,運用智能科技展現智慧都市生活,呈現音樂之都、文創名城的美譽;都江堰片區以探索野趣熊貓為主題,溯源熊貓生態環境,體驗多樣燦爛的蜀國文化;龍泉山片區以逐夢世博熊貓為主題,連接奧體城,以會展經濟、電競賽事為主導,助力成都打造世界賽事名城和國際會展之都。
今年,遂寧力爭新引進文旅類項目7個以上,推進浪漫地中海、禪香小鎮、絲路環球文旅城等20個以上重大旅游項目建設,完成投資50億元以上。扶持高成長性文旅企業,力爭規上文化企業實現總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6%。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提升游客文旅體驗
隨著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速度加快,文化旅游體驗需同步提質升級,這離不開文化旅游發展軟硬件水平的提升。
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過程中,四川將從文化旅游標準化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旅游公共服務水平、交通基礎設施等多方面提升軟硬件水平,并推動文化旅游便民惠民利民,加強文化和旅游市場培育監管,使廣大群眾不斷增強文化和旅游的獲得感、幸福感。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今年“十個重點方面”以及“六個融合”的總體要求,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全方位推進,2019年第一季度全省文化旅游市場監管工作成效明顯,即將出臺《四川省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方案》,以清理出境游組團社“質量保證金”為契機,完善出境游旅行社退出機制,并抓好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發布了部分重點旅游產品線路誠信參考價。
作為旅游城市,都江堰市今年以來注重服務要素配套建設,從完善集散服務網絡、構建綜合交通體系、搭建全域旅游智慧服務平臺、推進服務標準化建設、強化旅游行業管理5個方面優化全域旅游發展環境。比如:正加速建設綜合交通樞紐,成灌高鐵站南側增加長途客運站、軌道交通等功能,有機整合多種交通模式,融合高鐵、軌道、公路三位一體高效快捷的綜合交通樞紐換乘體系。此外,還在加快協同推進M-TR旅游客運專線、都江堰至四姑娘山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機場、旅游集散中心、自駕游營地等重點交通及配套項目建設。
九寨溝縣將全力做好九寨溝景區開園準備工作,重點打造甘海子生態文化旅游區、神仙池生態旅游區、勿角民族生態旅游試驗區、九寨·魯能勝地等景區,加快完善智慧旅游公眾服務平臺建設,提升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民宿;加快豐富旅游業態,積極打造南坪溫泉小鎮、水扶州歷史文化小鎮,培育1家旅游餐飲龍頭企業,打造2條美食街,認定30家旅游餐飲示范點,舉辦1次美食節,推動九環沿線酒店餐飲業振興發展;加快提升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境內國省干線標識標牌,恢復2處咨詢服務點,建設A級以上標準化旅游廁所4處,提升打造1條特色街區,成立1個手工藝合作社,打造1個智慧旅游購物示范點,此外還將繼續推進“百名旅游英才計劃”,提升旅游從業者綜合能力。
夯實入境游基礎 發力國際營銷推廣
圍繞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目標,今年,四川將入境游作為促進四川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優化文化和旅游精品供給,發力國際營銷推廣,形成全省大抓入境游的工作格局,破解我省入境游市場發展瓶頸。
據了解,全省將著力夯實發展入境游的基礎設施和體制機制,堅持文旅融合發展理念,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雙向發力,堅持推廣四川的國際旅游核心形象,推廣以“三九大”為重點的十大世界級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營銷一批特色化的四川文化和旅游精品線路,開發一批適應國際旅游“自由行”、個性化的休閑旅游產品,培育一批“+旅游”新業態,加大全球旅游營銷推廣,提升入境游服務能力,通過持續實施“一二三四五”工程,即“優化一個政策”“實現二個轉變”“補上三個短板”“用好四個平臺”和“抓實五個舉措”,全面提升入境游工作水平。
接下來,四川將努力實現入境旅游發展環境更加優化、產品更加豐富、營銷更加精準、服務更加完善,充分發揮入境旅游的綜合效應、輻射效應、帶動效應,不斷提升四川的國際美譽度和影響力。2018年全省入境游達369萬人次,按照入境游年增長不低于10%的目標,力爭2019年達到405萬人次,2020年達到450萬人次,2023年達到650萬人次,基本建成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木易(圖片由省文化和旅游廳提供)
大頭條 幻燈片 時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