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英模新聞人物群體,15人
01喻小莉(女)
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特護區主任特護區是護理難度最大的區,她就在特護區工作。她克服了認知癥老人護理工作存在的“三難”問題。面對不同癥狀的認知癥老人,喻小莉用愛與責任心接納了一切。她也曾為難過,苦惱過,為自己的無力而焦慮過。但她從未埋怨、歧視過老人,更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她花大量的時間查閱各種有關認知癥的文獻資料,虛心請教,不停地學習,通過無數次的嘗試,最終平復了認知癥老人的焦慮、恐懼,增強了老人的安全感、信任感。
02彭昌家(男)
南充市植保植檢站副調研員工作以來,完成課題178個,增產糧食近200億公斤,增收200多億元,獲國、省、市級多個榮譽稱號,獲部省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三等獎4項,廳級成果18項,編書3部,發表論文204篇。培養正高、副高職稱人才33人、中級職稱人才226人,培訓30多萬人次。建立柑橘綠色防控示范區2個,面積3000畝。
03何素蘭(女)
南充市農科院甘薯研究所副所長作為甘薯研究所副所長和課題第二主持人,她工作積極主動,勤學苦鉆,兢兢業業,盡心盡責,務實創新。2001-2006年的六年時間里,她毅然擔起重任,帶領甘薯研究所科研人員潛心攻關,開拓創新,取得多項研究成果。甘薯研究所多次被評為院先進集體,她的工作也得到研究所研究人員的一致肯定,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及全國先進工作者。
04任明揚(男)
南充市中心醫院大外科主任精于微創外科,近五年完成腹腔鏡賁門癌(食管胃交界部癌)、胃癌、結直腸癌手術1500例,在四川省內外進行現場手術演示。原創的食管—胃(空腸)吻合新方法被很多國內外專家認可和應用。工作以來發表論文57篇,獲得省、市科技獎10項。2013年被市衛計委評為“優質服務明星”及“優秀共產黨員”。
05張建平(男)
南充市公路管理局直屬分局白塔嘉陵江大橋養護管理站站長1984年轉業到現單位,現負責白塔嘉陵江大橋、下中壩嘉陵江大橋的燈光以及下穿隧道內的深水井、水泵等電力設備、設施的維護。白塔嘉陵江大橋進行光亮工程改造,他臨危受命,指導施工,提前10天完成了任務,為單位節約電纜、鋼管等材料的費用及人工費共計50余萬元。兩次被評為“四川省勞模”。
06紀 蓉(女)
閬中市滕王閣小學教師從事教學工作20年中,曾連續十多次被評為片區教學工作先進個人,6次被評為片區模范班主任,2次獲得片區演講比賽等次獎,3次獲得片區學科競教等次獎。2006年12月,她被評為閬中市教育科研先進個人,2009年4月獲得閬中市師德演講決賽“特別感動獎”;同年9月獲得“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
07胥洪泰(男)
南充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一中隊副中隊長參與重大安保100余次,在各類整治中查處交通違法行為1萬余起。2017年10月,他與同事遠赴上海緊急追蹤,最終將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一輛危化品運輸車成功解體。他在查處交通違法案件中先后6次受傷,多次受到車主威脅,但他無所顧忌,始終堅持戰斗在一線。
08陳 瓊(女)
蓬安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2010年10月,她被確診為系統性紅斑狼瘡,7年多來,她始終堅持與病魔作斗爭,把工作當作治病良藥,始終戰斗在刑偵一線,先后在2011年開展的“清網行動”、公安部督辦的“3·10張銘紅被拐案”以及2013年開展的命案攻堅行動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7年多來,她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不斷傳遞正能量,多次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激勵身邊的重癥患者戰勝病魔。
09何明建(男)
南充市公安局網安支隊網絡犯罪偵查大隊大隊長從警十年,一直戰斗在打擊網絡犯罪的第一線,常年有7個月以上的時間奔赴在祖國的大江南北,足跡踏遍全國31個省份。組織偵辦網絡犯罪大要案件600余件,抓獲網絡違法犯罪嫌疑人員1300余人,為國家和人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達1.3億余元。總結提煉了“銀行卡盜竊類案件偵查方法”等13種偵查技戰法,自主研發了“涉槍”、“涉毒”等六類大數據智能分析研判模型,為反哺支撐實戰作出了突出貢獻。2017年被評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
10上官惠忠(男)
南充市公安消防支隊高坪區大隊江東大道中隊中隊長助理照顧雙目失明的孤寡老人17年,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與戰友一道,為高坪33個鄉、鎮(街道)送水,行程達6800多公里,送水2500余噸,抗旱保苗3萬余畝,保障受災群眾近兩萬人次的生活用水。入伍22年來,他在平凡的崗位上一步一個腳印,譜寫絢爛的消防人生。
11吳 莉(女)
南充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副院長多年來,她立足為孤老殘幼服務的平凡崗位,嚴謹求實,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踐行著孝老敬親、救孤濟困的高尚品質,深受社會各界的認可與肯定,曾榮獲省十大孝老敬親楷模、市十大孝老敬親楷模、市民政系統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市民政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市民政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
12何旭林(女)
西充縣鳳鳴鎮土橋子村旭林家庭農場負責人2015年10月,在西充縣城開辦“旭林家庭農場直營店”;2016年,開辦“十二道灣”電商驛站。2017年1月在成都龍泉驛三聯市場開辦“活禽批發部”。2017年組建老大山農業科技開發公司,組織農場、基地周邊農民的綠色產品集中在重慶、成都自己開辦的窗口對外銷售。致富帶動不忘本。農場先后安置6名殘疾人進場就業,90余名季節農民工進場務工,人均年收入達1.3萬余元。2017年,她獲“四川省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
13張順成(男)
高坪區清溪街道高坪社區第二居民小組組長每天奔波于高坪區清溪街道大街小巷,堅持向群眾宣傳法律法規。一生致力于信訪調解工作,共提出建議30余條。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農民工討薪100多萬元,解決矛盾糾紛230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95%。曾獲得“四川省人民調解員能手”“最美法治人物”及司法部授予的“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等稱號。
14楊 池(男)
西充縣晉城鎮黃家灣村紀檢員退伍軍人。2005年回鄉組建老兵維修隊,幫助32名傷殘軍人和貧困人員就業。10年來累計幫扶留守兒童和特殊兒童308名,資助白血病人9名,長期幫扶殘疾軍人3名、困難群眾64戶、孤寡老人及五保戶等123人,累計捐助的資金達到80多萬元。榮獲“四川省優秀志愿者”“四川青年五四獎章”“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好人”“中國好人”等稱號。
15儀隴縣新政鎮見義勇為群體
儀隴縣新政鎮云霧寨村村民2017年4月6日,儀隴縣新政鎮云霧寨村村民閔東榮夫婦進入化糞池,被有毒氣體熏倒在池內。張云長等6人不顧個人安危,進入化糞池搶救兩人。搶救途中,張云長因中毒導致深度昏迷,經搶救,4天后才過了危險期蘇醒過來。張云長等6人弘揚了見義勇為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儀隴縣人民政府授予他們“儀隴縣見義勇為公民”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