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技這項古老的表演藝術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了,也是最早登上國際舞臺獲得輝煌成就的藝術門類之一。
梅林,1990年生,四川儀隴人,畢業于西華師大音樂系。憑著對雜技表演藝術的熱愛,2012年來到南充市雜技團工作并學習空中雜技表演。
每天早晨,南充市雜技團的排練廳里就熱鬧開來,下腰的、劈叉的、倒立的、頂碗的······演員們已開始了一天的緊張訓練。
,梅林來到排練廳穿上練功鞋,練習她的空中雜技表演動作,為晚上的表演熱身。所以上午的排練,下午的彩排,晚上的演出一天的時間擠得滿滿的。
,對于雜技演員來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臺上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是臺下千錘百煉而來。劈叉、下腰等更高難度的動作都是每天的必修課,而汗水、淚水、危險天天伴隨她們。
,梅林表演的雜技屬于高空類,在地面經過30分鐘的基本功熱身后就開始自己的專項訓練,要爬上這兩根皮條練習懸空狀態下掌握身體平衡的技巧。
,高空雜技表演對梅林來說已是“家常便飯”,雖說她所表演的空中雜技節目已表演過很多次了,但只要它還在表演的節目之列就得要每天練習。
,空中雜技表演的固定動作在排練時就設計好了,雜技團老師在指導梅林和她的搭檔小蘇排練空中表演動作的要領。小蘇也是雜技團里的國家三級演員,經常與梅林配合表演各種空中高難度雜技。
,吊環既是空中練習的一種方法也是一個空中雜技表演節目,是她天天要練習的內容。練雜技沒有捷徑可走,唯一的路就是多動腦筋,刻苦訓練。此外沒有別的辦法,通常一個動作要練成百上千次極為枯燥。
,梅林說,剛開始練習空中雜技由于沒有技巧,用力不均,不能控制身體的平衡,曾無數次地摔下來,有一次摔成手臂骨折,養了半年的傷,在雜技團沒有哪個節目的訓練過程不辛苦。
,空中雜技表演及具挑戰性,表演時一個極其細微的差錯都不允許發生。臺上每一個驚險動作都是臺下汗水、淚水甚至鮮血相伴而來的。《雙人綢吊》這個空中表演節目讓梅林流下了太多的汗水和淚水,同時也是今晚要表演的節目。
,同一個劇目參加不同的演出,梅林都會有創新版本,增加或改變一些動作,讓表演效果更具震撼力。為把精彩的雜技節目奉獻給廣大觀眾,梅林她和搭檔一邊練習一邊編排改進節目中的不足。
,彩排舞臺上,表演用的滑輪已安裝,彩排前她要測試滑輪工作狀態是否良好。《雙人綢吊》的整個表演過程是在空中旋轉著完成,通過弧形助跑形成慣性,7、8個人拉動鋼絲在滑輪作用下上升到離地面8米的空中。別小看這簡單的一拉,拉的力度與高度要和旋轉的速度配合得天衣無縫。
,按照慣例晚上參加演出的節目都要進行帶妝彩排。這是為黨代會的勝利召開而精心準備的文藝表演,在后臺著裝后,來到舞臺,第一件事要仔細檢查綢緞前端各個連接部位是否正確安裝。
,空中雜技表演尤為謹慎,確認無誤后搭檔小蘇還要先測試一下它的安全性和承重性。
,隨著音樂的響起,梅林和她的搭檔開始了演出前的最后一次排練,改版后的雜技《雙人綢吊》將會更精彩。
,彩排中的雜技節目《雙人綢吊》。“雙人綢吊”是因兩名演員在懸吊在空中的兩匹綢緞上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而得名。
,晚會上,梅林的雜技節目即將表演,在通往舞臺的過道上和搭檔來了一個雜技表演中的動作造型。
,表演中的《雙人綢吊》驚艷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此起彼伏。此刻《雙人綢吊》不再是雜技而是唯美大氣的空中舞蹈。
,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自己的夢想,梅林憑著自己對雜技表演藝術的熱愛與追求在舞臺上演繹著她的夢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