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里嘉陵江中游有一座小鎮這便是儀隴縣新政鎮,新政鎮小西門外有一座客運碼頭,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了,人們稱它為大梯子碼頭。
劉師傅一家都是新政渡口所的員工,對嘉陵江上的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碼頭有著深厚的感情,本著子承父業的傳統到他這代已是新政嘉陵江上第5代船工了,一百多年來劉師傅一家世代架起小西門外這座移動的“橋梁” 為新政嘉陵江東西兩岸人民的交往交流立下了汗馬功勞。
新政小西門外的嘉陵江上沒有橋,千百年來兩岸百姓來往只能靠船擺渡,這是停靠在碼頭上的渡輪。
,渡口碼頭對岸就是四川十大宜居城市之一的儀隴縣城。
,大梯子渡口碼頭上來往于東西兩岸的人們腳步匆匆。
,劉師傅每天早晨6點就開始了他每天不變的工作,駕駛著這艘編號為川儀客0105號客渡輪數十趟來往于嘉陵江東西兩岸,為兩岸人民的交往交流架起互通的移動“橋梁”而默默地奉獻著。
,每天行船前劉師傅的老伴都要把客渡輪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給乘客們一個舒適的乘船環境。
,乘客們上船后都有次序地一字排開而坐,這樣坐有利于在緊急情況下從船的兩頭疏散人,救生衣都放在隨手可及的地方。
,早晨從嘉陵江西岸到東岸縣城里來的人很多,但從來都不擁擠,大家都很遵守客渡輪渡口碼頭的管理規定,上、下客渡輪都很有次序。
,行船安全尤為重要,待客期間劉師傅都要認真仔細檢查船上的安全設施設備是否有效。如滿60歲的他已在這段嘉陵江上安全行船40載了。
,劉師傅的兒子已是新政嘉陵江上第6代船工了,別看他年輕,他已有5年的駕船擺渡駕齡了。即將退休的劉師傅把駕駛客渡輪的接力棒又交到了兒子手上,并將自己多年來的駕船經驗傳授于他。
,乘座客渡輪每位乘客1元錢,劉師傅的老伴是客輪渡上的售票員,隨時都是笑容滿面禮貌待客。
,在客渡輪的甲板上有一根很沉的“插杠”是用來穩固船身方便乘客上下的,每當客渡輪起航時,劉師傅的老伴都要將這根很重的“插杠”用力拉起來,當船靠岸時又要將它放下去,每天要重復這樣的動作近百次。
,客渡輪的駕駛艙空間狹小,它位于這艘渡輪的最高處,從駕駛艙里望出去視線非常好。但是這里面夏天熱得像蒸籠冬天江風吹來非常寒冷。而駕駛渡輪都是站著駕駛,就這樣劉師傅每天都要站著工作10來個小時,好歹這艘渡輪發動機的噪音還不是很大。
,劉師傅的老伴對待乘客像自家親人一樣,遇上老弱病殘的乘客她會主動迎上去扶著。
,在待客的空余時間里劉師傅的老伴用針線縫補破了的救生衣,以確保每件救生衣在緊急情況下都能發揮它的功能和作用。
,劉師傅既是這艘客渡輪上的駕駛員也是機械師,雖說大梯子客渡碼頭和客渡輪即將退役,但是劉師傅對他駕駛的這艘客渡輪任然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每天都要認真做好客渡輪機倉的日常維護工作,使它能夠正常運轉,讓它站完最后一班崗。
,順著劉師傅手指的方向看去,在客渡輪碼頭上游的不遠處儀隴新政嘉陵江二橋橋墩聳立,雙向6車道的現代化立交互通跨江大橋正在建設中。
,儀隴新建成的雙向六車道嘉陵江二橋。
,2014年12月,新政嘉陵江二橋已建成通車。劉師傅一家六代和客渡輪已完成了它的百年歷史使命。有著130多年古老的擺渡會成為人們對過去的回憶,永遠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