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編輯:陳思濤
去年12月28日,南充站的攝友們,相約到金松園采風。在金松園,我們有幸觀賞到難得一見的芭蕉花真容。芭蕉,是一種草本植物,高2-4m米,葉柄粗壯,長達30cm;葉片長圓形,長2-3m,寬25-30cm,葉面鮮綠色,有光澤。芭蕉花形似心苞,下垂,花片呈黃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芭蕉果三棱狀,長圓形,與香蕉類似,但個兒略小。
著名作家郭沫若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散文,題目就叫《芭蕉花》,其文描述到:“在我們四川的鄉下,相傳這芭蕉花是治暈病的良藥。母親發了病時,我們便要四處托人去購買芭蕉花。但這芭蕉花是不容易購買的。因為芭蕉在我們四川很不容易開花,開了花時鄉里人都視為祥瑞,不肯輕易摘賣。好容易買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們小的時候,要管兩只肥雞的價錢呢。
芭蕉花買來了,但是花瓣是沒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經形成了果實的時候也是沒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幾乎還是雌蕊的階段。一朵花上實在是采不出許多的這樣的蕉子來。這樣的蕉子是一點也不好吃的,我們吃過香蕉的人,如以為吃那蕉子怕會和吃香蕉一樣,那是大錯而特錯了。有一回母親吃蕉子的時候,在床邊上挾過一箸給我,簡直是澀得不能入口。
那是我五六歲時候的事了。我們的母親又發了暈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歲,同到天后宮去。那天后宮離我們家里不過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館,是福建人子弟讀書的地方。我們去的時候散館已經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們隔著窗看見散館園內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剛好開著一朵大黃花,就像尖瓣的蓮花一樣。我們是歡喜極了。那時候我們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處都找不出。我們商量著便翻過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過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時還不能翻過,是我二哥擎我過去的。我們兩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來,二哥怕人看見,把來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獻給母親。我捧著跑到母親的床前,母親問我是從甚么地方拿來的,我便直說是在天后宮掏來的。我母親聽了便大大地生氣,她立地叫我們跪在床前,只是連連嘆氣地說:“啊,娘生下了你們這樣不爭氣的孩子,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們都哭了,但我也下知為甚么事情要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