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鄉解放前只有一所小學,最高峰時達七個教學班150多個學生。解放后逐步發展,到1985年,全校共有24個教學班,學生1130人(包括附設初中班6個280人)。
馬鞍小學有著光榮的歷史,1960年3月10日,朱委員長和夫人康克清回故鄉視察,專程到校接見了全體師生并揮筆題寫了“好好學習,熱愛勞動”。1993年9月7日,國家教委副主任王明達到馬鞍小學視察,為馬鞍小學題寫了“繼承發揚革命傳統,精心培育老區后代”。
馬鞍小學的建設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80年,縣政府撥款修建了教學大樓一座9個教室6個辦公室,6戶住房共800平方米。1990年普及小學教育時,進行了維修并改建了廁所、食堂。第二階段從1991年7月開始歷時5年,對小學和初中進行了分設;小學校舍由老街場尾原馬鞍寺搬遷到關刀山下左側,占地3.9畝,修建教學樓650平方米,廁所70平方米。第三階段從1996年到1998年修教職工住宅27套,投資150萬元,建筑面積2004平方米。第四階段從1998年到2001年,北教學大樓投資40萬元(浙江省援助35萬元),建筑面積1120平方米,南教學樓投資195.8萬元(成都市援建),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現在全校占地面積14388平方米,教學樓四座(其中附設幼兒園一座,在建的一座),建筑面積5137平方米,生活用房2071平方米。
馬鞍小學目前有小學班39個,在校學生3000多人,附設幼兒班12個,在園幼兒600多名,教職工122人,絕大部分具有大專文憑,學歷全部達標。1998年電教一體衛達到縣級標準,綠化、美化、凈化通過市級驗收,現已成為南充市校風示范學校,省文明單位。
馬鞍小學在實施國家規定的素質教育以來,非常重視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每兩年舉辦一次藝術節,把校園文化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今年“七·一”前的6月27日上午,馬鞍鎮黨委、政府舉辦了“唱響中國夢”的大型歌詠比賽,馬鞍小學教師合唱團在十個參賽單位中實力最強,表現優異,一舉奪冠。晚上的文藝演出中,無論是教師的歌舞表演還是學生的文娛節目,都獲得了陣陣喝彩,展示出了馬鞍小學厚重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