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摩崖石佛造像位于金城鎮西寺社區金城山西面半山坡下西寺灣的郵政賓館內,于隋唐(約618年前后),鑿于長11米,寬6米,高4.5米的巨石的四個面上。共鑿8個造像龕和1個題刻龕,東面有二龕,1號龕圓拱形頂,面闊1.51米,進深0.17米,高0.7米,陰刻衣紋,造像細部模糊,整體完整。2號龕圓拱形頂,面闊1.51米,高1.82米,進深0.81米,龕內鑿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主尊通高1.62米,施桃形光頭,光頭內浮雕忍冬、蓮珠、回紋圖案,所有頭像均有不同程度損毀。西面6號龕,圓拱形頂,面闊1.94米,高1.45米,進深1.94米,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龕壁正中釋迦牟尼結跏趺坐于金剛座蓮臺上,兩側刻菩提樹,主像殘高0.65米,須彌座高0.45米,圓形光頭。座底下枋鏤空神獸頭紋。金剛座腰正中雕一造像,佛座下端左右兩側雕有一株卷葉大樹,托起弟子和菩薩的坐臺。主尊左右弟子均圓形光頭,面、身均殘,站在蓮臺上。左右菩薩桃形火焰紋背光,圓形頭光身飾瓔珞,赤腳,站在蓮臺上,其余四龕人物造像大小各有不同,但型制基本相同。整個巨石上有大小石佛雕像104尊,實為罕見。
2003年經儀隴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