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二橋
隨著我縣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為拓展新縣城發展空間,打通巴南高速連接縣城主城區的快捷通道,實現縣城“跨江西進”的戰略,縣委、縣政府決定修建嘉陵江二橋。
一、項目基本情況
嘉陵江二橋位于新政漁田路與嘉陵江對岸河西村寨子山之間,距上游新政航電樞紐3.8公里,下游嘉陵江一橋2公里,與巴南高速公路連接線相通。
嘉陵江二橋橋型為連續鋼構,設計總投資約3億元,建筑安裝費為2.5億元。項目全長1.81公里,其中大橋橋長645米,主跨長170米,橋面寬27米,雙向六車道;橋引道長1173米,路面寬45米,東岸橋頭設飛雁式互通立交一座。工程計劃工期為30個月。
儀隴縣縣委、縣政府決定采用投資-建設-移交一體化(BT方式)建設嘉陵江二橋,通過公開招商、邀請談判、重點協商的方法確定了攀枝花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作為投資建設方。
二、項目推進情況
項目于2011年年初啟動,在9個月時間里完成了用地預審、環評批復、地震安評等工程立項所需的13項要件,2011年底獲省發改委立項批復,立項前期準備時間比正常情況下縮短了一年多。
工程于2012年11月正式開工建設,作為市級重點工程項目,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工程質量、安全和進度,實施多項工作舉措來確保工程順利推進。
一是科學管理、定崗定責,確保項目日常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
制定了《儀隴縣嘉陵江二橋項目建設管理辦法》、《儀隴縣嘉陵江二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職責》;聘請法律顧問,對重要合同、協議進行審核,保證施工合法合規。
二是抓進度,時限監督到位,快速推進工程建設。
建立健全了目標任務考核體系。實行任務到月,考核到周,每周舉行工地周例會,對施工、監理上周情況進行總結考核,安排布置下周工作任務;二是重獎重懲關鍵節點進度,激發工作積極性。為確保完成大橋主墩汛期前出水面和大橋主跨順利合龍,分別制定了5.15、9.15工程節點任務,進行重獎重懲,要求施工單位想盡一切辦法,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用盡一切有利資源,加大資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更加科學的組織和優化施工技術,精心組織,實行“白+黑”、“5+2”,二十四小時“三班倒”連續施工作業等措施,于2013年5月15日成功實現大橋主墩汛期前出水面;于2014年8月31日提前實現大橋主跨順利合龍;于2015年4月1日大橋進行了交工驗收,并正式通車。
三、抓管理,責任到位,確保工程質量。
把工程質量作為二橋建設的第一條主線緊抓不放,完善了“政府監督、業主監控、社會監理,承包人自檢”的四級質量保證體系,建立相應的試驗檢測機構,即施工工地試驗室、監理抽檢試驗室、市質監站試驗室,業主抽檢試驗室,并確立了第三方檢測監控機構,對橋梁樁基質量和大橋應力應變進行檢測、監控;嚴格督促監理單位工程質量現場管理,要求監理人員、業主現場技術人員必須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進行無縫監管,使工程質量始終處于可控狀態;加強指揮部辦公室現場管理人員巡視力度,對關鍵工程實現全程旁站;聘請橋梁專家對重大施工技術方案進行進行把關、審核,對關鍵部位咨詢和現場指導。通過六個環節(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業主單位、市質監部門、監控檢測單位、橋梁專家顧問)落實質量監管措施,確保了工程質量。
四、抓隱患,措施到位,確保工程安全。
以“抓安全就是抓穩定、抓安全就是抓進度、抓安全就是抓效益”為安全生產工作理念,從組建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健全安全生產網絡;加強宣傳教育和培訓,增加安全經費投入;創新機制,規范施工;強化舉措,狠抓關鍵環節四個方面著手,規范了施工單位安全生產行為。施工單位成立了安全管理部,配備了專職安全員6人,監理單位配備了一名安全監理工程師,指揮部有專門分管安全的工作人員每天進行巡視;并與縣安監局、縣海事處、南部航道段、市質監站進行聯動,進行安全大檢查。項目安全防范設施、管理措施、管理人員是到位盡責的。項目在施工期間無安全事故發生。
項目建成后,一是將大大減小嘉陵江一橋的交通壓力,進一步暢通縣城東西兩大城區的聯系,更好地將嘉陵江兩岸有機結合起來;二是將實質性啟動縣城“跨江西進”步伐,強力帶動縣城河西片區發展,促進儀隴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三是將進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網絡,加速城市規模拓展,使縣城按照“一城”、“兩片”、“雙心”、“六組團”的空間布局,加快“21世紀現代山水園林城市”的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