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新聞網訊(李勝 陳相)2014年4月18日,立山鎮省級安全社區建設啟動以來,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的大力配合下,嚴格遵循“資源整合、全員參與、持續改進”的工作原則,積極整合內外資源,加強人、財、物保障,著力消除轄區安全隱患,全力打造“安全、健康、和諧”的人居環境,持續穩步推進安全社區建設工作。今年8月,通過專家組全面驗收,對立山鎮的建設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并順利驗收成功。
一、分析鎮情,科學定位
立山鎮位于儀隴縣東北部,西交龍橋鄉,北接瓦子鎮,東到平昌縣南風鄉,南至營山縣柏林鄉。距縣城90公里,幅員面積84.76平方公里,下轄3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個農村社區,2014年末總人口40220人,其中農村人口34199人。
立山鎮受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制約,發展十分滯后。和其他建設單位相比,立山在安全社區建設方面處于劣勢地位。
立山面臨的這些諸多困難、眾多困惑,恰逢安全社區建設,猶如久旱逢甘露。充分認識到:安全社區建設是一項安全惠民工程,是一個可以借勢借力促立山騰飛的有效平臺。
為找準工作突破口,準確推動立山鎮安全社區建設工作,鎮黨委、政府從2014年4月起,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廣泛宣傳動員,引導全員參與,通過歷史數據分析、隱患排查、問卷調查、座談交流、專家經驗等方法,透徹分析轄區事故與傷害成因,根據各類問題的輕重緩急,最終在13個安全促進大類中,確定了工作場所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會治安安全、居家安全、學校安全、老年人安全、防災減災與環境安全8大類促進項目,并延伸確定了20個子項目,邁開了安全社區建設的步伐。
二、健全機制,凝聚合力
安全社區建設工作在立山啟動以來,全鎮人民積極參與,內外資源有效整合,各項機制不斷健全,形成了安全社區建設的強大合力。
將安全社區建設作為民生工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黨委書記任主任,鎮長任常務副主任,黨委班子其他成員任副主任,各相關單位、部門負責人、各村(居)三委干部、經營業主、志愿者等為成員的安全社區建設促進委員會。
立山鎮把發動群眾參與、營造社會氛圍作為先導工作。通過動員大會、有線電視、村村通廣播、橫幅展板、戶外廣告、流動宣傳車、LED顯示屏等形式,開展全方位、全覆蓋、立體式宣傳,營造濃厚的建設氛圍。
為提高全鎮的應急處置能力,建立了分級負責、部門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運轉機制。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區治安事件四大類制定了“1+10”應急預案體系,即1個總體預案和10個分項預案,組建了10支共計450余人的應急搶險隊伍,實行全鎮安全應急預案動態化、科學化、規范化管理。
將建設工作納入黨委、政府對各村(居)、部門、單位的年度目標考核,與各責任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實行“一票否決”、“追蹤獎懲”,采取周調度、月交流、季總結的方式,對建設工作進行檢查、考核,及時研究解決在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督促工作落實,有力地推進了安全社區建設工作。
三、多措并舉,實施項目
根據風險診斷和“三重一需求”分析,精心確定8大類安全促進項目及20個子項目,整合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制定科學的干預計劃,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穩步推進安全促進工作,有效改善我鎮安全現狀,優化我鎮安全環境,推動安全社區建設整體進程。
重點解決轄區2家磚廠的粉塵污染整治及職業病預防和龍崗凈化廠及周邊群眾應急救援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重點解決場鎮交通擁堵,三輪車、農用車、摩托車違規操作,村道公路隱患多等問題。一是投入資金40余萬元,維修新區重型車輛通道,對大型貨運車輛實施分流,保障場鎮道路通暢。
重點解決森林防火、九小場所消防安全等問題。
重點解決弱勢群體易被搶、被盜、被騙,治安聯防機構不健全,聯防體系運行不規范等問題。
重點解決農村危房安全隱患、居家用氣用電安全隱患、城鄉居民不安全飲水隱患、動物傷害隱患等問題。
重點解決小學生體育運動傷害、幼兒園防跌倒碰撞等問題。
重點解決敬老院基礎設施薄弱,老年人文化娛樂活動匱乏,散居空巢老人、殘疾人生活困難等問題。
重點解決地質滑坡、場鎮環境臟亂、病險水利危害等問題。
四、自查自評,持續改進
隨著安全社區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安全、健康、和諧”的理念全面普及,全民安全素質明顯提高;重大隱患得到有效整改,各類事故與傷害明顯減少;安全監管長效機制不斷健全,安全基礎工作明顯加強;弱勢群體幫扶得到加強,社區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群眾的安全感日漸增強,居民的滿意度持續上升。
在取得初步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建設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持續改進
安全社區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立山鎮將繼續整合資源,全員參與,持續改進,努力把立山的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編輯:j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