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新聞網訊(黃河江)寒盡春早,新年伊始,正月初十,人們還在走親訪友的年味中,可三河鎮瓦店子村的黨支部書記肖強就帶領村民正忙于田間地頭,搶抓毛豆產業扶貧的春播。
一年之計在于春。該村黨支部、村委一班人正月初四就召開了收心會,充分利用春節期間在家群眾,提早發動返鄉務工農民,采取土地流轉,“以點帶面、以組帶村”的方式,讓全村撂荒的土地不再荒蕪,讓農戶都能有一份自己的產業,有一份固定的增收項目,讓整個村子都能拔掉“窮根”、摘掉“窮帽”。止于目前,該村已充分利用土地、人力等自然資源,群眾自愿土地流轉250畝,已栽核桃200畝、李子100畝、銀杏100畝、毛豆200畝(其中土地流轉100畝,農戶套種100畝)。據該村肖書記介紹:毛豆在我地是原生態產業項目,被上海一家公司看中,一年可產三季,每畝可產2000斤,每斤可收入1元錢,實行的是公司+農戶訂單式增收產業項目,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生產技術要求不高,群眾容易接受,僅此一項49戶扶貧戶年戶平可增收1萬元。
據悉,瓦店子村自定為重點貧困村以來,共有49戶精準扶貧戶。目前,各戶正按照“一戶一策”的脫貧方法,陸續發展核桃、毛豆、銀杏、生豬、山羊、跑山雞、商品蔬菜等產業。(編輯:Ail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