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寧市風景 資料圖片
春運期間,乘客乘坐新成昆鐵路列車。資料圖片
成蘭鐵路施工現場 資料圖片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發展】
2023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四川成都華能彭州燃機項目現場,大型機械整齊列隊,像一支等候檢閱的隊伍。隨著一聲令下,機器轟鳴、工地喧騰,新年的新氣象瞬間迸發開來!
這一天,四川舉行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全省21個市(州)同步吹響了拼搏奮進的號角。涉及能源、交通、水利、現代產業、教育衛生、城市更新等領域的423個重大項目,拉開了奮戰“開門紅”的序幕。
剛剛過去的2022年,四川積極應對嚴峻復雜形勢,全省經濟運行走出一條從震蕩下行到穩步回升的復蘇曲線。新的一年,四川以開局就決戰、起跑就沖刺的精氣神,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四川現代化建設,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為總抓手,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在新的征程上奮力譜寫四川發展新篇章。
1.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提速
“看這長勢,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四川遂寧蓬溪縣群利鎮印花村的田野里長勢喜人的白芷,讓印花村黨總支書記劉開明的心情格外舒暢。印花村素有種植白芷的傳統。這些年,白芷種植不僅在印花村發展到600多畝,還帶動毗鄰鎮村共同建設遂潼合白芷產業園,年產值達600多萬元。
“一個村自己搞,始終難成規模、難成產業。”劉開明說,印花村地處川渝交界處,毗鄰重慶潼南區古溪鎮等鄉鎮的多個村。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引領下,幾個毗鄰鎮村在印花村協商建立遂潼合印花聯村黨委,決定共同做大白芷產業。而今,遂潼合白芷產業園已成為帶動毗鄰地區共同致富的強大引擎。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川渝一盤棋”思維,發揮優勢、錯位發展,優化整合區域資源。川渝兩地積極落實,加強交通、產業等領域協同對接,做到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帶動周邊地區發展,顯著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如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走過了從開局起步到全面提速的歷程。川渝間建成及在建的高速公路通道達20條。成都平原經濟區與重慶中心城區實現公共交通“一卡通”,成渝高鐵日開行列車80至120對,跨省(市)城際公交累計服務超127萬人次。兩地累計辦理川渝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2.33萬人次、待遇領取資格互認6.34萬人次,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2.6萬人次,發放異地貸款20.3億元,提供人事檔案互轉服務2.5萬人次。
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造地區生產總值7.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5%,占西部地區比重超過30%。2022年上半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3%,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52萬億元。
2.現代化產業體系匯聚澎湃動能
四川是西部經濟大省,省內各區域發展卻不均衡,既有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成都平原,也有發展基礎薄弱的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盆地周邊山區等欠發達地區。四川省委提出“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演進,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推進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攀西經濟區和川西北生態示范區“五區共興”。
創新,始終是“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戰略在巴蜀大地落實落地的不竭動力。產業,始終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鐵路全線貫通運營,將成都平原和攀西經濟區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攀枝花的釩鈦金屬、清潔能源等資源,將加快形成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作為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攀枝花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釩產品綜合生產基地,釩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一。2021年,攀鋼釩渣產量48萬噸,釩制品產量4.33萬噸,釩產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占有率分別為30.9%和20.6%。
地處川南的宜賓市,在打造“動力電池之都”的征程上也不斷邁出新步伐。在宜賓舉行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宜賓市簽約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配套項目48個,涵蓋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銅(鋁)箔、結構件、電池回收利用等領域,動力電池產業鏈逐漸完善,有力帶動了全省動力電池相關產業發展。
2022年1月至10月,四川動力電池產量約69億瓦時(GWh),為2021年全年產量的4.1倍,產值達450億元,全產業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倍。
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進程中,四川現代化產業體系逐步完善,匯聚起澎湃的發展動能。在德陽市舉辦的2022年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共簽約合作項目92個,總金額達2200余億元;第十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共簽約科技合作項目13個,產業項目達137個、金額達1323.99億元;在成都舉行的2022世界顯示產業大會共簽約新型顯示產業合作項目75個,總投資達1557億元。
3.從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
“2023年整車出口必將迎來爆發式增長!”1月5日,四川整車貿易全球行啟動儀式(中東站)在阿聯酋迪拜阿維爾汽車交易中心、成都市青白江區中歐汽車城兩個會場同時舉行,當天簽訂3000臺平行進口車、20000臺新能源車出口訂單,貿易額超50億元。正業佶祥相關負責人說:“我們要立足于‘走出去’,推動四川的整車進出口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汽車制造是四川的高外向度產業之一,成都市、綿陽市、宜賓市、內江市、南充市、資陽市等地均有汽車制造產業鏈企業,具備良好的發展優勢。2022年,四川汽車制造業貿易額約為220億元,增速高于全省外貿增速近15個百分點,整車貿易伙伴遍及全球超160個國家和地區,是四川外貿的重要增長點。
2022年年末,由四川省商務廳組織的商務包機“組團出海”赴歐洲拓展市場活動正式啟動,來自食品、醫藥、汽車等行業的31家外貿企業代表飛赴法國、德國、意大利,開展為期9天的經貿促進活動,取得豐碩成果。
1月15日,成都海關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四川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076.7億元,首次突破一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6.1%。四川外貿超百億城市也增加至7個。
四川主動出擊,從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著力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目前,四川已建立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400多對,穩居中西部第一;在川領事機構達20多家,成都成為上海、廣州之后的“領館第三城”。
目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開通國際航線240條,成都、重慶機場乘客吞吐量居全國前2位。2022年1月至10月,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班列4582列,累計開行超過9300列、占全國總量的30%左右,運輸線路覆蓋歐亞近40個國家、100個城市節點;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113個國家(地區)、335個港口。
2023年春節期間,四川游客量恢復至近2019年的九成,旅游市場強勁復蘇彰顯出四川強大的吸引力和開放發展的潛力。
4.創造更多可感可及的幸福體驗
“這里不只是一個公共文化空間,還是一個生態美學空間,書舍內外,一半理想,一半生活。”在成都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1組,“岷江留燈書舍”運營負責人鐘周莉說,書舍2022年4月投運以來,吸引了很多年輕人來體驗,成為村里的網紅打卡點。寒假期間,預約到書屋來的家庭也絡繹不絕。
24小時留燈不打烊的書屋,是溫江區落實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一個重要舉措,2022年入選了“人民閱卷·十大市民點贊項目”。在溫馨的環境里品一杯茶、讀一本書,已逐漸成為溫江群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22年,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聚焦教育、醫療、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務和民生短板,實施重點領域項目367個、完成投資1301億元,向群眾交出了一張有分量、有質量、有溫度的民生答卷。2023年,成都將實施545個惠民生、暖民心的重大民生項目,努力將高質量發展成果,轉化為城市可感可及的幸福體驗。
四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群眾感受作為標尺衡量工作成效,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地處長江黃河上游的四川,切實擔當起上游責任,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繼續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四川。當前,四川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9.5%,創“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PM2.5濃度降至31.0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5%,重污染天從2015年的143天減少為2022年的7天,2022年是近年來重污染天最少、PM2.5濃度最低的一年。
四川堅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現代文明向鄉村傳播,大力推進鄉村振興,一個環境優美、城鄉共榮的新四川正在眼前鋪展開來。
(本報記者 李曉東 周洪雙 本報通訊員 陳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