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日電 由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衛健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開學第一課》1日晚在央視播出。“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以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代表人物張文宏、吳尊友、毛青等,為電視機前的學生們講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
節目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傳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1月23日上午10點,武漢關閉了離漢通道,這座英雄的城市,經歷了整整76天、1814個小時的封鎖,換來了讓中國至少減少感染70萬人。這就是我們的國家,首先抓住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節目中,84歲的鐘南山說,“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么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為大家講述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與疫情抗爭的歷史。從甲骨文開始,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大規模疫病流行有300多次。早在《漢書》中就提出了“隔離”是防疫的重要舉措。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國能夠建設性地使用方艙醫院這一策略,快速有效控制疫情,也正是由于幾千年來祖先們與疫病抗爭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科學探索。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首次在湖北武漢設立了課堂。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從武漢疫情阻擊戰打響的那一刻起,就日夜奮戰在一線。張定宇回憶起除夕之夜準備跟因感染新冠病毒在另一家醫院治療的妻子視頻時,突然收到了緊急通知:“解放軍3支醫療隊,陸海空450人組成的醫療隊已經集結完畢,將搭乘軍用飛機,3小時后抵達武漢!”那一刻,張定宇用“神兵天降”來形容。他在心中下定決心:“我一定要為我們的病人,為我們的城市,為我們的國家筑起一道生命的長城!”
當談到生命的意義時,身患漸凍癥的張定宇以一種堅強樂觀的態度告訴同學們:“生命就是我們要珍惜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
從進駐金銀潭醫院、轉戰火神山醫院到任務完成后撤離,在武漢的84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援鄂醫療隊實現了“打勝仗、零感染”的預定目標。談到如何看待這次抗疫行動時,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病科主任毛青說:“這不是逆行,而是沖鋒!”“武漢就是我們應當奔赴的‘戰場’!”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陳薇帶領團隊研制的新冠疫苗已經進入三期國際臨床試驗階段,并于8月11日獲得中國首個新冠疫苗專利。節目中,陳薇講述了疫苗誕生的故事。第一批疫苗下線的那天,正好是陳薇的生日,在收到上級領導們發來的生日祝福信息后,她回復了8個字:“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為全國中小學生送上了十大“少年兒童衛生健康寶典”。例如關于“洗手”,張文宏明確提出要“洗手超過20秒”,并風趣解釋道:“當你唱《祝你生日快樂》這首歌兩次,基本上就達到20秒的水平了。”他希望孩子們認識到“健康成長比成績更重要”。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提到“西城大爺”在這次的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病人通過回憶14天內去過的23個地方,為疾控人員判斷病毒來源提供了有效數據。“健康寶、大數據應用為我們及時防控疫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技術,為安全生產、復工復學提供了科技保障。”他說。
北斗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為孩子們講述了北斗衛星在抗疫中的運用。在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北斗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馳援,確保工地大部分放線測量一次完成,實現高精度定位、精確標繪,向世界展示實現了“十天建成一所醫院”的“中國力量”。(完)